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參與經建
參與經建
鑿穿一片天地
鑿穿一片天地
榮民是國家發展的動力 在臺灣的土地上,參與國家各項建設 榮民弟兄蓽路藍褸,一步一腳印 為建設美麗家園而謹守崗位...
:::

十大建設 臺中港

撰稿人/資料來源: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2022/12/27
相關圖片
臺中港已成為結合商、工、漁及觀光業的國際港口
榮民弟兄於風季戴上頭罩和護目鏡在風沙中艱苦奮戰
沉箱合成堤防成立守衛在臺中港外的南北兩道門牆
沉箱基礎主要是靠潛水作業人員潛入海底進行細部整平作業
行政院蔣院長每次蒞臨巡視都和榮民員工閒話家常及慰問
每座沉箱高度和體積比一座7層樓公寓房屋還高大
榮工處先後動員了70多艘海上作業船船隊
先行澆注鼎形塊和菱形塊準備將來吊放
臺中港全境橫跨龍井區、梧棲區及清水區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日月同輝  緬懷榮工」系列第9集 十大建設 臺中港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日月同輝 緬懷榮工」系列第9集

    臺中港工程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十項重要建設工程之一,由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負責整體工程施工,是在沙洲上興建起來的巨大人工國際港。該處原本是一片平直的海灘,四周毫無屏障,全然不具有建造港灣的天然形勢,完全要依靠人力,在大海中建造堤防碼頭,可說是一項移山填海的巨大工程。

  工程預定分三期十年完成,主要工程有臨港大道、南北防波堤、南海堤、北海堤、浚挖航道、興建深水碼頭及7座船席。政府興建臺中港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增加進出口貿易需要,並可抽沙填地建造離島工業區,促進我國工業發展。榮工處為了承辦這一偉大建設工程,早在民國62年5月就成立了臺中港施工處,同時動員大批新型施工機具及熟練施工人員參與施工。

  建港之先驅工程首先是在沙灘上興築施工道路,做為一切機具材料運輸供應的動脈,主要施工材料為各種形狀大小不等的石料。一噸以上的大型塊石,全是由距離臺中港60公里外的谷關炸山開採,因為唯有該地開採石塊,距離最近且石質也特別堅硬,合乎建港標準。榮工處為取得足夠石料,在大甲溪畔開闢一座設備完善的卵石處理廠,採取大甲溪河床上的卵石,分別生產拋石材料和預拌混凝土的重要素材,另有設於台中港防風林區的一座全自動混凝土拌合場,施工高峰期間每天可生產混凝土1,500立方公尺以上。建港工程另一項準備工作,是在路上先行澆注3噸至5噸不等的鼎形塊和菱形塊,準備將來在堤防及碼頭工程施工時,隨時進行吊放。

#p#

  沉箱渠和工作船渠開工最早,兩項工程均為港埠工程中之前期工程,主要是由鋼板樁及連續壁建造。工作船渠實際上就是一個小港,長300公尺寬170公尺,水深4.5公尺,作用是在建港初期作為工作船隊停靠記泊之用,可算是將來施工的根據地。

  臺中港工程施工是海上作業與陸上作業齊頭並進,因此榮工處先後動員了70多艘海上作業船隻,形成一支頗具規模的船隊。因臺中港是全憑人力建造之人工港,需在沙灘上闢建港口,故浚渫工程任務非常重要,更為了阻擋外海泥沙,流入已經浚渫的港石裡,所以榮工處決定先由迴船池開始施工,一開始動員5艘挖泥船,一面浚挖航道和泊地,一面把浚挖出來的泥沙填注港區新生地。由這些泥沙填造出來的新生地,計有約600公頃,原本一片沙灘就這樣成了航道、建造碼頭及倉庫基底。

  沉箱渠工程也是先打鋼板樁和鋼管樁,接著逐步澆注渠底及渠壁混凝土,沉箱渠長105公尺,寬28公尺。建港期間施工製作沉箱的場所,於建港完成後也可做為修造船舶的船塢。

  外擴堤防工程是整個臺中港最為艱鉅的一部分,外擴堤防包括南北兩道防波堤、南北兩座內堤、一座北防沙堤及一座南海堤。因為工期急迫的關係,無法等到沉箱渠建好後再製作沉箱。在工程人員智慧運用下,決定先在沙灘上先行製作沉箱。這些完全用鋼筋混凝土澆注起來的方形物體,最大重量達3,000多公噸,高度和體積比一座7層樓公寓房屋還更高大。而後續困難點是如何把製作完成的沉箱,由沙灘拖放下水,經施工人員研究結果是採絞刀式挖泥船,將沉箱底部前端沙土挖空,再藉由沉箱本身重量緩慢向前滑動,直至全部滑至水中浮於水面,而施工過程中需謹慎作業,以避免隨時發生危險。

  行政院蔣院長對於臺中港工程最為關心,此施工期間曾先後12次蒞臨巡視,每次巡視時都和榮民員工閒話家常,並對他們工作表現及辛勞親切予以慰問。

#p#

  沉箱合成堤施工首先要在海上先行佈標,同時進行海上高層測量。拋石基礎的海床上先鋪設合成纖維布,防止海床遭刷深。接著才能在預定安放沉箱的基礎上進行拋石作業,基礎下層卵石因為厚度較大,可以成堆拋放不需整平,多半使用開底式拋石船拋石。而上層小塊石因厚度較薄,且拋石面必須平整,因此使用抓斗拋石船將石料均勻地散佈拋放。其後之水下整平是先用整平船的耙犁,把拋石面稍予拖整,後續主要作業還是要靠潛水作業人員潛入海底進行細部整平作業。沉箱基礎海底深度在5公尺至20公尺間,潛水人員海底作業不僅辛苦且也危險。

海底整平作業完成後即正式進行沉箱拖放,拖放時一定要選擇風平浪靜的良好天氣,而且海上陸上一切工作都需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順利展開安放作業。沉箱定位完成後,拋石堤及立刻進行拋石前進,接上第一座沉箱安放定位後,還要用砂石將其填滿。

沉箱合成堤是重力式防波堤,要靠本身重量穩定,因此填石工作非常多,每座沉箱的回填平均要36個小時才能完成。沉箱定位填石後,還要再提升兩側吊放50噸重的混凝土方塊,以使基礎不至於受到海浪沖刷而鬆動,也能更穩固沉箱位置。另外再拋放由谷關運來堅硬且具有稜角的大石塊,部分區域另加上菱形塊保護表面,以抵禦海浪中的衝擊。最後在沉箱間連接處澆置水中混凝土,使其連結成一體,最後進行封頂,合成堤防才算是大功告成,為這些海堤建立百年不拔的堅固基礎,成立守衛在臺中港外的南北兩道門牆。

 臺中港工區一年中有5個月以上的時間是屬於風季,風勢的強勁常使施工人員站立困難,然而為了趕工,不能因風季來臨停工,只好戴上頭罩和護目鏡在風沙中艱苦奮戰,且經常在黎明出工直到天黑,勤奮工作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臺中港建港第一期工程中的全部主體工程,終於在民國65年9月30日宣告提前完成,比預定工期提前了1個月,也由於這些主體工程在榮民員工的共同努力,和日夜趕工下提前完成,才使得臺中港能夠在65年10月31日正式開港營運,證明了事在人為和人定勝天的定理。

#p#

臺中港正式通航一方面可以解除基隆、高雄兩港的擁擠,另一方面也可減輕鐵路和公路運輸上的負荷,臺中港興建同時美國陸軍工兵署(Corps of Engineers)及希臘佩特拉公司(Petrola)派員於1975年特約前來參觀榮工處在臺中港施工情形,同年10月美國陸軍工兵署來函邀請榮工處議價承建沙烏地吉達海軍基地工程,榮工處也因此打開了進軍國際港灣工程之門。從此榮工處在海外之港灣工程攻無不克,先後取得了吉達港控制塔及遊艇碼頭、泰國宋卡港、印度洋狄亞哥美軍基地工程、印尼泗水港、埃及地中海護堤工程及塞德港擴建工程等十多項海外港灣及海上工程,躋身為國際知名的港灣營建公司,且因與美國陸軍工兵署建立良好關係,而取得中東多項軍事工程,使得榮工處聲名遠播揚名國際。

臺中港的建造可說是人定勝天的最佳典範,第一期建港完成後,榮工處繼續承辦第二期商港及工業港航道、建地及各項碼頭工程。直到今天臺中港已成為台灣第二大港,結合了商業、工業、漁業及觀光等產業,成為綜合性的國際港口,在我國經濟發展佔有重要地位。這樣的繁榮盛況是榮民弟兄們從一片濱海沙洲,克服滾滾風沙、滔滔海浪搏鬥出來的,榮民弟兄默默為國家付出的精神與努力,應該要讓它永續傳承與日月同輝。



民國65年10月31日,位於台灣省西海岸中部興建的臺中國際港,隆重舉行通航典禮,當天參觀民眾將近有30多萬人,均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分享這一項偉大的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