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閱讀眷村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竹籬笆的故事

眷村人成長記憶中,左鄰右舍間親密的吆喝、吵雜,與燒菜、打牌的「活的」聲音與色彩,已不復見。眷村是眷村人成長的地方,是台灣發展史中,中國人口大遷移的一項歷史見證,是我們緬懷這段歷史的共同記憶。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
:::
放大
「相交半世紀、情比兄弟深」-傅國平與王爐勛先生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相交半世紀、情比兄弟深」-傅國平與王爐勛先生
88歲的傅國平(左)照料96歲的王爐勛。

「相交半世紀、情比兄弟深」-傅國平與王爐勛先生

作者:林添富(基隆市榮服處)
基本資料
基隆市祥豐街68巷,這一條綿延彎曲的道路,路面巔坡不平,僅能容納兩部機車交會;巷道兩側盡是紅磚、黑瓦及階梯,然而在這不起眼的窄小巷弄裡,卻住著兩位相距僅50公尺遠,相交半世紀、情比兄弟深的老先生—88歲的傅國平與96歲的王爐勛。兩人當年分別從大陸江西省隨軍來台,退伍後不約而同擇居於基隆,沒想到兩人相互扶持照料,一晃眼已近五十年了。
傅國平先生民國38年隨軍來台,曾參與過古寧頭戰役,民國55年從陸軍648師准尉通訊員退伍。由於隻身來台,退伍後便到處尋訪同鄉,輾轉得知基隆市祥豐街為江西同鄉匯聚地之訊息,因此便遷移至此—基隆市祥豐街定居下來。 王爐勛先生民國2年出生,38年來台,51年從屏東空軍高砲部隊上士退伍,在嘉義待了一陣子後,便到基隆定居。傅國平回憶說,由於王老比他早到基隆,所以剛到基隆時,還曾寄「王」籬下,住在王老家一段時間,受到王老的照顧呢! 民國63年傅國平結婚,後來四個小孩陸續出生,夫妻兩人為了生活忙於工作,此時未婚的王爐勛便在工作之餘,充當孩子們的褓姆,幫忙照顧傅國平的小孩,並與孩子們建立了親密的關係,甚至
放大
「相交半世紀、情比兄弟深」-傅國平與王爐勛先生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相交半世紀、情比兄弟深」-傅國平與王爐勛先生
88歲的傅國平(左)照料96歲的王爐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