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閱讀眷村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竹籬笆的故事

眷村人成長記憶中,左鄰右舍間親密的吆喝、吵雜,與燒菜、打牌的「活的」聲音與色彩,已不復見。眷村是眷村人成長的地方,是台灣發展史中,中國人口大遷移的一項歷史見證,是我們緬懷這段歷史的共同記憶。

閱讀眷村

紅磚綠陰,掩不住竹籬內的春天
:::
:::
放大
舉辦眷村文化節的意義與由來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舉辦眷村文化節的意義與由來
放天燈
春節廣東醒獅拜
活動牌坊
已漸失傳的絕技

舉辦眷村文化節的意義與由來

台南地區原有43個眷村,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眷村陸續改建遷出,回憶當年政府隨時準備反攻大陸,隨軍轉進來台的部隊和眷屬,都期待在短期內返回大陸老家,我父母的心情就是如此。政府的作戰目標,也是3年調整、3年準備、3年反攻,因此早期眷村多半是以『竹櫞土蓋瓦頂、竹筋糊泥為壁』,簡陋材料興建臨時性住所,形成一個以竹籬笆為建材的居住環境,民57-60年間,眷管單位還編列預算,為各眷村換眷村屋頂的石綿瓦與羊毛氈,這些年來竹籬笆眷村和地方行政系統關係薄弱,卻和軍事行政系統緊密,形成相系的族群色彩濃厚的封閉性社區聚落。 隨著眷村改建,原有之竹籬笆世界文化則日漸式微,當眷村第一代都功成身退陸續安享晚年之際
放大
舉辦眷村文化節的意義與由來
向左移動
向右移動
舉辦眷村文化節的意義與由來
放天燈
春節廣東醒獅拜
活動牌坊
已漸失傳的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