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台北蘆洲的李清彬,坐在他身任武陵農場副場長職務的辦公室裡,全神貫注的準備「國土復育概說」的文字資料;農場和煦的日光從他身後的窗櫺邊直直照射進來,一室亮燦的陽光,撞擊他寫作報告的思潮,明心見性的豐沛起來,雖然日以繼夜的資料整理耗去他許多原該休息的時間,可他聰穎的才智與執著的工作態度,使他理智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確有能力去擁抱這司空見慣的日常業務,給他帶來的繁重感覺。 習慣在龐雜的產業經營裡,日理萬機的李清彬,彷彿一部永不休止的機器,武陵、台中、宜蘭、台北四處奔波,如同不畏懼黑夜的貓頭鷹一般,他把這種穿梭在武陵農場改變經營型態的心思,當成像民國五十九年七月初始進入農場實習時,那種為證明自己熱愛園藝而存在的價值,執意努力的超然精神,在在形諸於他積極的行動中。 他徹底洞悉自己對於國土保育的資源利用與區域管理、工程管理、天然災害處理的新思維,也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些國土規劃的常識是他經過三十餘年與土地接觸,所獲得的常態智慧,他從過去對武陵農場墾殖的單純之愛,到日後對土地與自然的縱觀心得,絕對是一個男人對於完成自己心中夢想的思維,出自本性堅持的意志,一種強勢的學習態度形成的可能性。 這種重視意志的態度,正是他實現熱愛土地與園藝的夢想,不誇張的事實。 到武陵農場實習和工作,都已三十六年了。
三十六年前,他以一介學生的身份進入農場實習,短短兩個月的暑假,這個華夏工專園藝科肄業的優質生,因為喜愛山林、園藝,因為擁有滿腔熱忱以及熱衷發揮興趣、掌握學習機會、願意鑽研果樹花藝和蔬菜的培育與種植的特性,使他很快成為所有實習學生中最優秀人員的前五名,這五名被遴選出來的優質生,後來陸續進入農場總部,擔任工讀生、技術隊員、公務人員的重要職務,不久,也開始初嚐團隊規律的生活,一起為武陵農場的墾荒工作,擔負起指導員的任務。 出身蘆洲望族的李清彬原以為找到他人生的定位,符合所學,可以一展長才,啟料父親極力反對他進入當時仍處荒涼之境的武陵農場,執意他接掌自家開設的化學工廠,父親說,以他未經世面的稚拙經驗,如何能在偏遠的荒蕪山區管理自軍中退役下來的一群老士官? 父親堅決反對到底。 就在這時,他響自內心堅定留守在武陵農場的意志,不斷呼喚他,那像是清晨明朗而溫馨的陽光射入他茫然、沉悶的心坎裡,使他不改其志向的跟父親說,他有管理經驗,有豐富的園藝技能和知識,他可以把指導員的角色扮演得宜。 父親依然堅持反對到底。 個性強硬,不願意志受抵制的李清彬,毅然決然獨自上山,遠從台北蘆洲千辛萬苦進到武陵農場工作。 成為正式職員的李清彬,足足有三個月時間沒回台北,只用通信方式向父親說明他的信念和想法,希望取得父親諒解。
三個月心靈孤寂的山中歲月,讓天生拒斥失敗的李清彬在等待中痛苦的生活著。 直到某次父親不意上山來,瞧見他帶領了二十多位老士官,在他分明有致的指揮和領導下,走進田園工作,他那指揮若定、條理分別、氣定神閒的領導風格看在父親眼裡,恰恰促使父親改變了原來執意反對他上山的主見,並鼓勵他有所作為。 既然父親安心,他也就跟著心安許多。 原來,經過三個月心靈困頓的折磨,一切努力全都是為了博取父親的信賴首肯,他期盼父親認同他思維和理念的時刻終於來臨了。 回到武陵園藝站,他全心全意投入既為辛苦的指導員工作。
民國六十三年昇任技術員,六十八年晉昇副技師,再隔十年躍昇技師,七年後的民國八十四年則被拔擢擔任產銷組組長,民國八十九年調派接掌宜蘭分場主任與產銷組組長,民國九十年榮昇武陵農場副場長,協助綜理場務的要務迄今。 山中歲月好清靜,李清彬用堅持的意志在心中種下理想種子的同時,仍以他不變的誠心帶人,做人處事公私分明,不玩小把戲;某次,某位老士官刻意以聊天方式「刺探」他的專業技藝,舉凡樹種的病蟲害、園藝培植知識、農具機械等,他都能一五一十的對答如流,不輕易被老士官的問題擊敗。 人人都稱李清彬是武陵農場拓荒史和園藝技能的活字典。 基於李清彬擁有一身農業與園藝的專業技能,加上個人旺盛的學習精神,屢次被長
官重視選派到國外擔任墾地建設的要務,這項兼具著國民外交的服務性農業推廣工作,不僅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農業技術的交流,對李清彬而言,更是增進個人產能技藝的學習之旅。
就在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李清彬第一次被派遣前往泰國參與「泰皇山地計劃」,這項為期一年六個月又六天的養成教育,他必須馱負協助泰國改善泰緬地區原住民、難民學習農業生產的基礎技能的任務,同時在規劃中的「掃毒計劃」裡,還需要教導當地人如何把滿地的鴉片田轉作為農地,積極的種植相關農產。 無由傷感的邦誼交流,李清彬認為人在國外工作,他扮演的角色正代表著台灣正面、積極有為的產能輔導的教育,個人則毋需拿清苦做為藉口,來安慰自己。 事實
的確如此。 當時年僅二十五歲的李清彬,不覺人在泰國邊境地工作是清苦的,他一方面施展個人的專業技能,為泰緬地區的難民開拓產質日益精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一方面又懷抱著年輕人少有的國際觀,以強勢的執行力,為泰國建立示範農場,使難民村的農業產能得以成長,同時奠定我國人在國際社會崇高的農業地位。 他確實依照這個目標,腳踏實地的向前邁進。 使人驚愕不已,在眾多參與這項泰皇山地計劃的國家中,台灣是其中表現最精優的國家,也是最受到泰皇感佩的單位。 這是得自完美和完善的執行能力,所累積的成果。做事果斷、明快、積極的李清彬,更於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再次受邀支援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前往泰國擔任駐外農業專家,持續
協助泰國農業發展,前後共二年六個月又十一天,這段漫長的支援協助任務,再度讓李清彬將個人所學所能的農業新知與新技藝發揮無虞。 李清彬在農業生產的專業技能表現上,彷彿一個充滿先知先覺的智者那樣,不斷從付出與奉獻當中,從而學習和吸收到更多農業發展中的相對成效;這好比他面對武陵農場的建設計劃一樣,他以精良的先見之明,在台灣觀光事業尚未全面開展的階段,即率先把農業和觀光結合起來,著手辦理武陵農場轉型經營,一方面縮減農業生產面積,另方面又以發展休閒觀光為經營主軸,並配合政府計劃推動國土復育的政策,逐年規劃停止農業生產,積極轉型做生態、休閒旅遊的經營模式,以期達到國土資源保護及產業永續經營的理念。 李清
彬認為單獨經營農業,已然不符快速變遷的時代需求,他強調,必須將已開發的農地逐漸縮小耕作面積,正向的開發景觀,以做為具有優質條件的武陵農場,邁向休閒旅遊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他說:「武陵農場擁有環境好、山水美的特質,不利用可惜。」
經常代表武陵農場參加各種果類競賽獲得一或二名優良成績的李清彬,不僅個人的工作績效考核屢獲甲等,他工作態度抱持中庸之道的理念,以及共耕、共享、共有的信念,都能適時、適宜的為他和農場裡的場員榮民帶來和諧的共事效應。 深得榮民信任,被大夥人稱做「大檔頭」的李清彬,已然成為武陵農場的大家長,場員、業務人員,彼此相聚如一個大家庭,年節團圓飯、農民節活動、婚喪喜慶,他
從不缺席,相對於已經下山到宜蘭、台北、台中等地生活的場員,他一樣做到保持經常聯繫的優勢。 信任自己也信任別人的李清彬,一再強調學習是重要的生活態度,自認民國七十八年擔任技師時,連一篇公文都不會寫,還得勞駕同事修改指導,他說,他是從學習中成長的人;這也就是他能夠連續三次受長官賞識,被派遣到泰國參與泰皇的山地計劃,復又於民國八十四年被派往紐西蘭考察農業、休閒管理經營,八十五年前往加拿大考察生態旅遊,八十六年前往荷蘭花卉博覽會考察,這些考察之旅,都是他肯用心改變自己學習態度的明證。 面對武陵農場不斷改變與呈現的休閒觀光事業,結婚之後即與妻子分隔兩地生活的李清彬,雖然讚許妻子具有獨立性格,可以持家
如宜,讓他放心在武陵工作,可這四處奔波的生活方式,仍不免為李清彬帶來些許悵然的親情離合。 武陵日出晨曦,日落夕照,看在生活於山莊三十餘年的李清彬的眼中,何止自然現象;他的年少歲月、他的青春年華全都奉獻給農場,眼看它從荒蕪僻壤的漠地到美麗山河的武陵景致,彷彿他存留心中多時的夢境理想已然逐一實現。 他慶幸這一生能得有好機運參與武陵農場的開發建設,內心不免交雜著多重深情甜蜜的告白。 嗯,蘋果花盛放的季節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