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花中之王,雍容華貴、美不勝收。談到牡丹,就令人想到洛陽,在牡丹盛開的季節,洛陽花開如錦,成為牡丹之都。 洛陽牡丹,是有一段十分傳奇的神話:話說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為了表示她是最權威的皇帝,命令御花園裡百花齊放,果然一夜之間,御花園萬花競艷、萬紫千紅,唯有牡丹沒有開花,武則天大怒,將牡丹貶到洛陽,從此洛陽的牡丹,一枝獨秀。 神話故事永遠是那麼動人,但是,請你不要研究它的真實性。 在現今生活裡,有一件事是我們所深知的:寶島臺灣繁花如織,唯獨沒有牡丹。 現在這個遺憾不存在了。 有人將富貴華麗的牡丹引進了臺灣,經過細心的試驗和栽培,臺灣不但有了草本牡丹,而且還栽植出木本
牡丹。 這個人我把他稱之為「臺灣的牡丹王子」。 這個人就是在武陵農場開墾的榮民劉洪倫先生。 劉洪倫河南洛陽人,他從軍以前曾經是師範畢業生,他當時的志願是希望做一位小學老師,從事百年樹人的工作。在師範學校時,他曾經接受過一段時期農業專業教育,對農業也有相當的興趣。他為自己定下目標:如果小學老師做不成,他將選擇「做農」,耕讀傳家,也是很令人羨慕的生活。沒想到他的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都沒有達成,卻做了一名保國衛民的軍人。雖然說是時代造成的結果,劉洪倫卻也無怨無悔,他常常喜歡說的幾句話:「雖然不能為人師表,卻也做了國家干城,總算對得起自己。」劉洪倫有著河南人耿直的個性,他要求自己「要做什麼就像什麼
。」他做了軍人,就是一名很出色的軍人。 在他的軍旅生涯中,最讓他念念不忘,而且是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是在八十軍警衛營服務時,被挑選加入兩棲偵察營,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蛙人隊」。 被選入兩棲偵察營的人,必須具備幾項條件:思想忠貞、體格健壯、擅於游泳、無不良嗜好。劉洪加入兩棲偵察營以後,在屏東大寮營特戰部隊受嚴格的訓練。民國四十六年他們十幾位偵察隊員,編成三個小組,奉命突擊金門對面中共的白石炮台。這是一次鐵和血的生死經驗,一個人歷經了生死關頭,那是很難忘記的。隔年,發生舉世聞名的「八二三炮戰」,白石炮台對金門的威脅很大,所以當初他們選擇白石炮台作為突擊的目標,是有道理的。 那次突擊,
劉洪倫腿部負傷,住院療傷之後,他就從軍中退下來。 從軍中退役,回到社會,他曾經先後在屏東糖廠,以及北部的雍興紡織廠工作過,他覺得自己不能適應這種生活。他認為:做一件不是自己專長的事,就不會很愉快,也不是很有尊嚴。既然退下來自謀生活,就做自己能夠做、願意做的事吧!於是,民國五十三年,他和十幾位同伴,開始一腳踏進武陵。和武陵結緣一結就是三十多年。 劉洪倫回憶著說: 「三十年前的武陵,可不是現在這樣子。一片荒山,只有羊腸小徑,還有野獸出沒。我們十幾個從福壽山花大半天時間走到武陵,搭草棚,帶幾包米,就這樣拚起來了。開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憑著簡單的工具,跟石頭、野草拚命,沒有幾分傻勁,是熬不
下去的。」 「開始種蔬菜,後來種果樹,桃樹要三年結實,梨樹要四年結果,蘋果要五年才算收成。那一段日子,只有一個字『苦』,在軍中培養的刻苦耐勞習性,幫了我很大的忙,使我們堅持下去。」 「在這段時間裡,老主任委員經國先生曾經翻山越嶺來看望我們,陪我們一起吃馬鈴薯,安慰我們,為我們打氣,給我印象深刻極了!」 劉洪倫在想到這段往事時,他的眼神流露出尊敬與懷念! 他對輔導會給予的幫助,如今還是念念不忘。民國五十四年,有關方面的調查,水土保持、遷戶口(平地戶口不能遷到山地),許多事都很麻煩,都是輔導會幫忙處理的。 劉洪倫是一位肯用心的人。他在種樹時期,曾經千辛萬苦到臺中農學院去旁聽,他是
一位十分用功的學生,很快地獲得教授們的特別指導,當時的系主任黃弼臣教授,以及朱長志教授,都是劉洪倫心中的恩師。還有助教李信芳,對他的幫助很多,他不但孜孜學習課程,還到後來改制的中興大學農業試驗場去實習,實習期滿,介紹他加入中國園藝學會為會員,他現在已經是會齡三十年的老會員了。 從一個開荒的榮民,成為一個園藝專家鄉(雖然他一直不承認他是專家),其間的過程,只有八個字可以形容:「奮鬥不懈、自強不息」。 劉洪倫一個成就,就是試驗種植牡丹。 作為一個河南洛陽人,對於牡丹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臺灣幾十年,看不到牡丹,使他心中始終若有所失。於是他開始研究試種牡丹。由於氣候、土壤、種子……多種條件不
能配合,試驗工作一直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從不氣餒,他在園藝知識裡,不斷地鑽研,終於他有了收穫,經過他用心培養的「臺灣牡丹」,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不讓洛陽獨美,對於劉洪倫來說,那份喜悅,真的是難以形容,不僅僅有特殊的成就感,而且在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裡,還蘊藏著有絲絲鄉思。 劉洪倫栽培的牡丹,最使他引以為光榮的,還是他的花曾經獲得蔣夫人的欣賞,而給予嘉勉,是他終生難忘的。 牡丹花培植成功,改變了劉洪倫的經營方式。他在種蔬果、種水蜜桃之外,開始試種花材。臺灣的生活品質日漸提昇,對於花材的需要量,也日漸增加,因此,花材成為高經濟價值作物。他擁有開發出來的一甲七分五的山坡地,以一甲地種蔬菜,另外
種植了一百株水蜜桃,賸下來種花材;開闢休閒農莊,供城市裡的人來此地觀光休閒渡假。當政府開放蘋果進口以後,許多種果樹的榮民,受到嚴重的打擊,但是,劉洪倫從容應付。由於他的遠見,由於他的多角經營,使他所承受的衝擊,感受到最小。 劉洪倫是民國六十三年結婚的,太太史洪蓮女士是山東人,原來在臺灣省政府上班,由於劉洪倫在臺中旁聽學習的時候,常常跑省府到農業單位請教一些農業技術問題,因而和尚是小姑獨處的史洪蓮女士漸漸熟了,最後終於走上紅地毯的另一端。看來劉洪倫不止搞農業有一套,追小姐也有一套。現在劉洪倫不但有一位賢淑的太太,還有兩個可愛的兒子,老大今年考高中,高分錄取了臺中一中,他以兒子的成績而高興。
老二讀國二,明年臺中一中想必又要增加一位資優生。 為兩個兒子讀書有人照顧,劉太太特地搬在臺中居住,夫妻倆雖然分居兩地,卻也別有一番情趣。假日劉太太帶兩個兒子上山來探視先生。平時,劉先生也會下山探望太太,小別勝新婚,他們夫妻感情一直在度蜜月之中,真叫人羨慕。 劉洪倫以一雙長了老繭的手,在武陵開墾出一片天,他有自己的土地,自己汗水灌溉出來的果菜,他擁有幸福的家庭,有傑出的第二代,除此之外,他將自己苦學的成果,回饋給社會,他現在是中華農業發展基金會的研究委員,又是國際人才資源基金會的研究委員,也是和平農會的理事。他真是一位從困苦中奮鬥有成的傑出榮民。 我請教他,對於他自己這樣的歷程
、這樣的成果,可有什麼成功的訣竅? 他不承認自己是成功的人,但是,他很實在的說明,他之能有今天,應該歸究到下面三個因素: 第一、老主任委員經國先生給予他的鼓勵,影響很大。輔導會的幫助與輔導,克服了許多行政上的困難,受益良多。 第二、自助才能人助,如果自己沒有拚命的精神,是沒有結果的。 第三、堅持下去的毅力,有很多人半途而廢是十分可惜的。 最後,他又加了一句:「如果我今天生活得很快樂,那是因為我很知足!」 這幾句簡單的話,給我很深的印象,離開武陵,我深深為這位傑出的牡丹王子祝福,其實他的一切,包括種蔬菜、種水果、種牡丹、開休閒農莊,無一不是給我們最好的啟示:他為成功的道路,作了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