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參與經建
參與經建
鑿穿一片天地
鑿穿一片天地
榮民是國家發展的動力 在臺灣的土地上,參與國家各項建設 榮民弟兄蓽路藍褸,一步一腳印 為建設美麗家園而謹守崗位...
:::
放大
廝守福壽山半世紀─老平度崔保三

廝守福壽山半世紀─老平度崔保三

作者:愛亞
基本資料
民國四十三年農復會根據政府決策,委託中興大學前身省立台中農學院園藝系師生,用兩個暑假完成「中央山脈中部高山暨東西橫貫公路主支線園藝資源調查」,調查報告中建議政府於山地發展溫帶性農牧事業。三年後,退輔會以這份報告為依據,先由療養大隊待退士官兵中選出病傷較不嚴重者一百人,由谷關步行向全未開發的高山行去,鑽茅草、砍樹枝、闢小徑、夜間露宿,找到有水源的廣大草生地,全員留下開始墾荒拓土,這大片草生地便是梨山地區如今的「福壽山農場」。民國四十九年,國軍與共軍在滇緬邊境作戰,隔年,隸屬國軍的游擊隊七十七人及其眷屬自滇緬邊境撤退來台,調播至當年名為「見晴」的地方,成立了「清境農場」。 民國五十二年,當年退輔會主委蔣經國發現福壽山農場左近有地區極寬廣,那便是原屬榮民榮墾處的武陵墾區,因而命名為「武陵農場」。從此三處農場成為溫帶性農牧事業的成功農、牧場。時光行走,當年的墾拓榮民,目前都已老邁,他們或他們的家屬、後人思想起當年的情景,究竟是怎樣的心情?這樣的口述歷史充滿了淚與汗,演繹了時代的情節。──編者 我在山東省的地圖上尋找平度市,他說在青島附近。 我看到青島,一掃眼,果然有個平度市。 他,崔保三,山東平度市人。 在他漂亮的紅色鐵皮屋頂的小房子裡,崔保三安靜恬然地說:「我老家家裡種地,家附近游擊隊很多,常常遇見,就參加了,跟著游擊隊跑。後來游擊隊被共產黨的八路軍打散,我就回家去,可是共產黨跑到家裡指我是反動派,要治我!為了活命,表示自己不是反動派,我只好參加八路軍。從平度一路向南走,到了浙江,在舟山群島之役我被國軍俘虜,帶到台灣,受了三個月訓,讓我認同國軍,部隊那時候在南部。」 他說話扼要又清楚,使我訝異。 「那時候是民國三十八年嗎?」我問。 「對。」 接著他說:「我那時候是青年軍201師603團。後來改編成51師153團,師長是張理夫(是哪三個字呀?)」 識字不多的崔保三完全以腦力來記憶這些事,這些數字!他補了一句:「張理夫是蔣夫人宋美齡的乾兒子。」 這樣的年歲,這樣的腦力,讓人驚詫呀!他說:「我民國二年十月十七日生。」 照中國人的算法,九十三歲了呢!
紅潤潤笑吟吟的臉,崔保三的表情裡總有一種童稚的直接,明白自己年歲老大身體健康因之產生了一種放心,也知道自己錢夠用,家人順好,平平安安的日子裡毫無恐懼,他的穩穩然讓周邊的人心緒也穩穩然起來。 較諸一般隨軍來台的十六、七歲的小兵,崔保三那時已三十六歲,在平度早已結婚生子。 「兒子現在六十多歲,孫子孫女好多個。」 三十六歲到台灣,一直在南部當兵,四十五歲那年退役,先受訓,然後退輔會輔導就業。 「退役金四百多塊,還給了兩套衣服,一床單人被子。」 崔保三的山東腔咬字清楚
放大
廝守福壽山半世紀─老平度崔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