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榮民才藝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文學
中國文學是生活的紀實,心情的返照,數千年的吟詠傳唱,從詩經的言志抒情中淵淵走來,每走一步,都留下一句鏗鏘,文學,豐富了生活,深入了魂魄;在中國近代史上另有一支異軍突起,在苦難艱困、顛沛流離寫下不朽的抗戰文學,掀起蓬勃的新文藝運動,培育了無數熱愛文學的文藝青年,這些可貴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纍纍豐收、實實碩果,讓經濟起飛的台灣同時有了一頁美麗的人文成績單。 他(她)們從軍旅功成身退,放下了槍桿,卻沒有放下筆桿,允文允武榮民作家,寫詩、小說、散文、專欄與評論,也留下許多亦剛亦柔的廣播、電視、影藝作品,讓我們從榮民網站的【文學館】親炙大師風采,回顧近代豐富的文學史頁,自在閱讀,飽飫靈糧。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
:::

劉毅夫

美伊戰爭打打停停,停停打打,隨軍採訪的戰地記者,已有數十人不幸喪命。在台灣也有一批參加過抗日戰爭或823炮戰的退役戰地記者。 其中最特別的,當數九旬高齡的空軍退役少將劉毅夫,當年以記者身份到金門戰場,他說敵人總是在拂曉出擊,還好他有早起的習慣,要不然性命可能不保。 民國47年的金門823砲戰,兩岸隔海激烈砲轟,10多名台灣記者想盡辦法要到最前線,他們是台灣第一批戰地記者。 沒有武裝,只有一個印著「記者」兩個字的鋼盔和一身卡其服裝,帶著相機和筆搭軍艦來到金門戰場。 抗日戰爭時期,劉毅夫擔任空軍將領,親自駕駛戰機和日軍對抗。撤退回到台灣,他放棄中將升官機會,選擇當一個
戰地記者,用文字鼓舞士氣。劉毅夫:「我一生就被這句話感動,一個人拿槍打敵人、打日本人有什麼用?要為前線能作戰的軍隊服務。戰地記者第一個要有勇氣,第二個要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