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榮民才藝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文學
中國文學是生活的紀實,心情的返照,數千年的吟詠傳唱,從詩經的言志抒情中淵淵走來,每走一步,都留下一句鏗鏘,文學,豐富了生活,深入了魂魄;在中國近代史上另有一支異軍突起,在苦難艱困、顛沛流離寫下不朽的抗戰文學,掀起蓬勃的新文藝運動,培育了無數熱愛文學的文藝青年,這些可貴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纍纍豐收、實實碩果,讓經濟起飛的台灣同時有了一頁美麗的人文成績單。 他(她)們從軍旅功成身退,放下了槍桿,卻沒有放下筆桿,允文允武榮民作家,寫詩、小說、散文、專欄與評論,也留下許多亦剛亦柔的廣播、電視、影藝作品,讓我們從榮民網站的【文學館】親炙大師風采,回顧近代豐富的文學史頁,自在閱讀,飽飫靈糧。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
:::

賈士毅

民國五十四年,年近八旬的賈士毅走了。這位二十世紀中期的財政史學者、財政專家,雖然來不及看到蔣經國總統開放大陸探親,也未及見到政黨輪替,但是,他的卓越貢獻卻造福後代,利在千秋,逢甲學院(即是現在的逢甲大學)的成立正是他愛鄉愛土的好例子。 賈士毅是江蘇宜興人,也是四大族群中的外省之一,他在隨政府來台以前,萍蹤各地,從不同的所在汲取寶貴的經驗,這對日後他兼善天下、劃策籌謀大有助益。歷經時代的周折,他的人生閱歷豐富。在大陸期間,他於光緒二十一年首度從私塾的彭老師人那裡,得知甲午海戰清廷失利,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他和同學們對此又驚心又憤慨,人人無不悲憤填胸。當時的街坊鄰里紛傳台灣要成日本民主國了,第
一次耳聞台灣竟是不幸的事,這完全是清廷積弱不振使然,對一個幼承庭訓、匡時濟世的學子而言,沖擊不可謂不大。後來,變法維新遇到重挫,六君子菜市口蒙難,舉世震驚,他從此立下宏願,計利當計天下利。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重回國人的懷抱,嚴家淦是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財政處長,由他負責日人財物移交。當時的臺灣銀行就是經賈士毅(那時在浙江實業銀行組織辦公處)報請財政部指定了接收機關,再監視他們接管。 民國三十七年四月,公事告一段落,賈士毅偕同夫人到台灣一遊,完成了環島旅行。從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八年整整五十三個年頭,賈士毅終於踏上了台灣這塊土地。他和台灣的緣份由悲轉喜,是喜劇收場的。 民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