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榮民才藝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藝術

書畫是無聲的美,筆墨抒發性情的真美與至善,豐富我思我想,潤澤我見我感,人類有歷史以來,先有畫,才有文字,岩壁中的戰畫是最早的繪事記載,是用美術文化記敘歷史的雛型,充滿精神戰力的激勵,繪畫力量無可計算,畫的力量由心,心才是克敵致勝的源頭活水,形、意、美並重的戰畫嚴謹、深刻、不朽的記錄歷史,每一筆都和血淚相醮和,傳唱綿長。 油畫、國畫、書法、漫畫、攝影、戰畫等藝術在榮民畫家們的手中心上完成了創意、新意、真意、美意,寓教於藝,弘揚武德,也提昇精神。文天祥說:「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榮民畫家們也以不同的藝術養分化為丹青,同樣照亮汗青。【藝術館】是榮民藝術版圖,力求真、美、善的精神,讓愛流播,讓美流傳。 細數大家: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
:::

李闡

男,筆名果耳,1925年生,四川劍閣人。 年輕一輩的漫迷或許對李闡不甚熟悉,不過李闡卻因為曾在軍中長時間擔任文宣及漫畫工作,在早年台灣漫畫界中扮演過舉足輕重地位,他希望為台灣整個漫畫發展的歷程作見證,並期盼兩岸能在漫畫上找尋更多的合作空間。 早年在大陸老家對漫畫還沒有具體的觀念,只是對畫人物有興趣,直到跟隨政府遷台後,因為是政工幹校出身,民國三十九年開始在軍中戰友週報 (青年日報的前身)畫插圖,才算正式與漫畫結緣,但那個時代由於彌漫濃厚的反共愛國氣氛,因此軍中漫畫幾乎都是政治宣傳。民間的漫畫家也必須有發揮的管道,但不可否認的,那時的戰士週報、中央日報及新生報等官方媒體就提供一個相
當大的園地供許多漫畫家發揮,內容除了愛國教育外,還有歷史及民族英雄故事,而且無論單格、四格,或是連環漫畫,種類相當多。民國六○年代,李闡退役後,在當時的大華晚報等多個報紙畫新聞評論漫畫,由於當時社會發生許多因為看漫畫導致逃學翹家的新聞,因此政府開始執行審查制度,算是漫畫被箝制的第一個低潮,而現在則是台灣漫畫的第二個低潮。 對漫畫仍保有熱情的李闡,將目光看到兩岸漫畫的結合上,曾多次往返兩邊,積極從事漫畫家交流聯繫工作,兩岸如果能在漫畫發展上能結合,必定能有相當好的出路。自嘲自己就是一部「台灣漫畫史」的李闡計畫蒐集台灣漫畫發展歷程的點滴資料,出一本類似回顧與展望的書籍,為台灣漫畫發展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