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榮民才藝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民藝

現代舞是文學的肢體語言,從聲律中踩踏舞步,浪瀾壯闊;感人肺腑的戲曲,眼波流轉,做工細膩;御前清音與南北管展現絲竹之美,京韻大鼓走進鼓韻,音律、對仗與押韻,讓人怎麼聽,怎麼順;鐵板快書、相聲、雙簧,稗官野史熱鬧登場,情節在抑揚頓挫、平平仄仄裡舖陳出緊湊高低,布袋戲、皮影戲、歌仔戲等等,忠孝節義融會民俗戲曲共鳴多彩多姿,抓緊人心。 擊鼓擂動間力與美展現活力,武樂沸騰的和諧秩序有舞翻飛,說學逗唱的即興表演發人深省,民俗技藝的驚人高超讓人驚呼迭起,榮民藝術家以手工技藝與戲曲質精量豐貢獻卓然,也同時豐盈扎實精神食糧,默默於創思、構想、企畫、編導、演出等專業崗位,觸動、感動人心,豐實生活於大愛無形!

榮民才藝

薪傳華夏風采
:::
:::

薪傳交趾陶藝-林金倉

榮民林金倉在屏東龍泉住家成立「再興陶藝工坊」,長年為傳承父親林再興先生的交趾陶藝而努力。 林再興先生是臺灣民間的文化瑰寶,民國八十九年榮膺教育部第二屆交趾陶項目的「重要民族藝師」。多年來,除忙於原有廟飾工作,更配合政府和文教社團,為培育後進,傾囊相授。 交趾陶大致以潮州系的葉王和泉州系的洪坤福先生為兩大系統的代表人物。 林金倉先生和其父親,即傳承自洪坤福先師這一系統。 民前五年,大陸泉州陶藝師傅柯訓祖師,偕入室弟子洪坤福先生,受聘來臺,重建毀於嘉南大地震的新港奉天宮和北港朝天宮,後傳藝於捏麵人梅清雲;再傳臺灣新港人,也就是林再興的姑丈石連池先生。林再興先生從十九歲便拜石連池
先生學習剪黏和交趾陶等廟飾技藝,而其師承的泉州這一系統,也與一般人所熟知,純以製作交趾燒的葉王所師承潮州系統,同在臺灣將交趾陶藝發揚光大。 林家原來住嘉義新港,林再興先生以師承手藝,從事廟宇「剪黏」工作,廟宇蓋到那裡,人就跟著到了那裡;民國四十八年生於新港的林金倉先生,自幼耳濡目染,也跟著父親南北奔波,國中畢業時曾休學,拜父親為師,做了一年學徒,再重考台南縣後壁高中。 民國六十八年,林金倉入伍,就讀中正理工學院專科部電機系;七十年畢業後,分發國防部藝工總隊,負責康樂、電影器材之維護修理,至八十年退伍後,才繼承家業,從事交趾陶製作與展示。 林金倉無論在求學或服役其間,只要休假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