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時值對日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對於國軍如何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贏得勝利,曾親歷抗日的前輔導會主委許歷農指出,雖然國軍當時武器裝備處於劣勢,但先總統 蔣公堅持「抗戰到底」的信念,號召全民抗日,反觀日本奉行軍國主義,恣意燒殺擄掠,最後兵兇戰危,招致失敗。 許歷農說,美、日覬覦臺灣的戰略價值,大陸則宣稱不放棄武力,臺灣在兩大勢力制衡下雖能苟安一時,卻也因此埋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火種,他呼籲臺灣當局擺脫美、日枷鎖,認真為臺灣兩千三百萬名同胞的身家性命著想,願神賜福臺灣。 許歷農,安徽省貴池縣人,民國十年三月四日生,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六期、陸軍參謀大學第一期、政戰學校研究班第十四期、三軍聯合參謀大
學第十二期、革命實踐研究院聯戰班第八期畢業,曾任政戰學校校長、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八軍團司令、金防部司令、總政戰部主任、輔導會主委、國統會副主委等職,民國八十二年成立新同盟會,現任中國國民黨中評委主席團主席、新同盟會會長。 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抗戰勝利至今已經六十周年,您是國軍中少數經歷過對日抗戰的退役將領,請您簡述從軍經歷,以及實際參與的戰役。 答:是的,我是目前尚活在人間,曾親身參與抗日戰爭,為數不多的白髮老兵。我是民國二十九年黃埔軍校第十六期畢業,當時正值抗戰高潮,一離開學校就投入戰場,先後參與皖南戰役、浙贛戰役,直到抗戰末期,蔣委委員長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號召知識青年從軍,我奉遴調二○八師服務,才脫離第一線戰鬥部隊。 日軍的武器裝備、兵員素質比我們高出很多,戰鬥、戰術上,我們大半只能以地形之利、環境熟悉及兵員數量與日軍周旋,以空間換取時間,也讓日軍感到無限困擾。往事如雲煙,轉眼已六十多年,真是不堪回首。 艱辛抗戰生死一線 問:抗戰期間印象最深刻的經歷為何? 答: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畢業那一天,我們搭火車沿浙贛線東行,前往被分發的地區,沒多久就有空襲警報,由於火車頭是重要設備,駕駛只把火車頭開走,將車廂留在原地。有人認為車廂裡比較安全,我和一些人則往附近山坡掩蔽。飛機第一波掃射時,有人從車廂上跑出來,躲在車廂底下,想逃過一劫,沒想到飛機
接著展開第二波轟炸,車廂在我們面前被炸塌,犧牲了很多同學,這是進入戰場前,第一次目睹的慘狀,至今都感到非常難過。 問:對於這場長達八年的戰爭,您最直接的感受為何?我軍在抗戰期間無論是武器裝備、人員素質都居劣勢,為何能與日軍周旋達八年之久?是地理環境、精神戰力或是其他因素? 答:雖然說我曾親身參與「抗戰」,其實當時年紀很輕,官階很低,參與的也僅止於戰術和戰鬥階層,對整個戰局的了解有限。 不過,我覺得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在戰術與戰鬥方面,確實屢占上風,最後的失敗,應該歸咎於戰略與政略的不當,也就是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思想,以及毫無人道的濫施姦淫、擄掠燒殺的作風。歷史上這種案例很多,最後沒
有不失敗的。 日軍殘暴招致失敗 我們以極其劣勢的武器裝備、兵員素質,粉碎日本人「三月亡華論」的美夢,贏得了全面勝利,最具決定性的關鍵因素,是蔣委員長以「國家至上、民族至上;軍事第一、勝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號召全國軍民,「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堅持「抗戰到底」,堅持「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信念,終於贏得最後勝利。 問:抗戰勝利不久,中國隨即陷入國共內戰,國民黨也撤退到臺灣,您如何看待抗日戰爭對國家造成的影響? 答:如果沒有八年抗戰,中共就不會坐大,也不會奪取政權,中國這部歷史怎麼個寫法
,任誰都無法想像。也許冥冥之中,這就是中國的命運,現在來檢討已經太晚了。 當時中共成立的第八路軍和新四軍,都編制在國軍裡,全銜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路軍」,補給、薪餉都是中央發給。雖然說共軍曾發揮牽制日軍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趁機壯大了自己。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復出前,共產黨在大陸不斷提出「清算鬥爭」、「三反五反」,特別是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這廿年間,推動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弄得民不聊生;一九七九年以後,鄧小平提出「實踐是鑑定真理的唯一標準」,主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目標。近廿多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確實有脫胎換骨、震驚世界的進步。 三民主義歷久彌新 其實,中國共產黨本質上已有徹底的改變,江澤民曾在中共黨代表大會提出三個代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需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徹底改變了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共產黨本質。胡錦濤更提出「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更接近三民主義,也證明三民主義的精神與日俱進,歷久彌新。 問:日本在戰後始終不願正視侵華歷史,甚至企圖竄改教科書,淡化南京大屠殺等史實,還將二戰戰犯供奉在靖國神社,您如何看待日本對侵華戰爭的態度? 答:德國在戰後願意反省屠
殺猶太人的歷史,而日本一再掩飾日軍殘暴的事實,甚至對國人加以隱瞞,顯示日本的民族性與德國不同,此外,參拜靖國神社也意味日本未能擺脫軍國主義的思想。 相較之下,大陸雖然曾忽略國民黨對抗日的貢獻,如今也承認主要戰役都是由國民黨打的,最近大陸出版新書「國殤」就提及了這段史實。 問:這場戰爭對您個人造成何種衝擊?是否影響原本的生涯規劃? 答:這場戰爭改變了我的一生。現在年輕人很難想像我們當時的心境,面對國家危亡,日軍姦淫燒殺擄掠,我們心裡產生一股立即衝向戰場、與「鬼子」拚了的衝動。我就是這樣「投筆從戎」考上軍校,沒想到竟成了我的終身事業,午夜夢迴,我也常想如果不是當年從軍,今天的我會是怎樣?
我會實現我兒時的願望嗎? 鏈島防線戰略要塞 問:就臺灣當前國際局勢,對日抗戰有那些經驗可供後人借鏡?您如何看待臺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角色,以及當前中、美、日與臺灣的關係? 答:我懷疑歷史不會重演。今天的臺海局勢,美、日兩國都虎視眈眈、覬覦已久,軍國主義的面目已經昭然若揭。美國人似乎已經忘了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慘痛,日本人似乎也忘了美國投下原子彈的悲慘,積極從事軍事勾結,讓人很難不聯想到當年德、日軸心國的猙獰面目。 就全球戰略而言,以軍國主義觀點來看,列強很難忽視臺灣的戰略價值與戰略地位,臺灣是圍堵中國大陸東海岸的西太平洋「鏈島防線」的中心環節,也是控制臺灣海峽、巴士海峽,戰略物資及
民生物資運輸航道的戰略要點。 所謂的鏈島防線,是從阿留申群島、日本、沖繩、臺灣一直延伸到菲律賓。如果鏈島防線出現缺口,中共勢力就能擴張到太平洋,所以,美國與日本都想控制臺灣,控制臺灣就能控制西太平洋的戰略優勢,而臺灣政府高層也想與美、日結盟,所以不敢得罪美國人或日本人,臺灣與日本的關係也因此曖昧不明。 美國海軍戰略家馬漢有本書叫做「海軍戰略論」,內容強調「基地」、「中央位置」與「內線作戰」,對中國大陸而言,臺灣充分具備上述要件,因此,誰能掌控臺灣,誰就能掌控西太平洋戰略優勢。 (摘轉自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