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汝,民國13年12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華縣。 十餘歲時,因「七七盧溝橋事變」對日抗戰發生,沒多久故鄉就淪陷。但日軍主力還是以城市為主要活動地點,對於鄰近的鄉村沒有多餘的能力佔領,因此除了少數巡邏或下鄉掠奪的日軍部隊外,對於日軍的印象並不深刻。 因日軍對鄉下控制能力不足,使得此地游擊隊活動相當活躍,以鄉下包圍城市的方式對日軍實施游擊戰,對日軍造成非常大的困擾,日軍對於游擊隊恨得牙癢癢,但又無可奈何。因為游擊隊一攻即退,也不久戰,攻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成果,最後倒楣的往往是當地百姓,被當成代罪羔羊,遭日軍殺害。 抗戰期間,人員損傷嚴重,因此強徵入伍的情形非常嚴重,百姓往往在路上行
走,就被部隊拉去補人頭當兵。民國33年秋天,住家附近民宅空地,有一個連左右的游擊隊休息,趙伯伯只是散步路過,就被強徵入伍,連回家告知的機會都沒有,就編入「40軍增編師」入伍訓練,聽說父親到後期才知道自己被抓去當兵。 當時被強徵的新兵一共10餘人,隨著部隊到處移地訓練,那時非常想家,也曾想過逃跑,但當時管制非常嚴格,連上廁所都要報備。有少部分人逃走,但往往不多久就被捉回來一陣毒打,但沒有像大家傳說的逃兵是槍斃,可能是當初兵員非常短缺,少一人就還要再抓一人來補。 打游擊最重要就是物資的補給,彈藥部分有特定的補給或搶劫日軍,但糧食部分只有向百姓強徵,那時百姓非常可憐,糧食要被正規軍、游擊
隊及日軍等掠奪。因此鄰近幾個村落會組成「紅槍會」,功能類似部隊中的大刀隊,利用日軍下鄉的機會,於晚上於民房休息時,先解決哨兵,再攻擊休息的部隊,往往造成重大傷亡,削弱日軍的兵力,與游擊隊一同打擊日軍。 抗戰勝利後,接著剿匪。趙伯伯於徐蚌會戰前,渡長江口時負傷後送,傷好後輾轉換了幾個單位,最後跟著部隊轉進至臺灣。從強徵入伍至臺灣這期間,從沒再看過家人一面,後來開放大陸探親,回家鄉探視二次,那時哥哥跟姐姐還在,後來因為費用關係再也沒有回去,目前單身獨居在臺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