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順於民國14年4月3日出生於山東省平原縣,是個非常愛國的青年,29年就跟著姑丈加入游擊隊參與抗日的戰事。 這個時期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中,抗日戰爭非常的艱苦,必須跟著部隊打到哪,就駐守到哪,完全沒有好好地睡過,更別說將身上的汙垢、臭味洗退去。最無法忘懷的是敵人欺負我們的婦女及小孩,歷歷在目的情境讓伯伯到目前都無法原諒。 民國33~35年王伯伯參加了92軍21師水精總隊保總隊保護護送司長,隊上僅有30人,卻要去應戰超過自己隊伍2倍人數的共產黨,不用說也可瞭解廝殺過程中戰況一定非常激烈,最後只剩6人存活,其中當然包含王和順。伯伯的命是隊上一位同袍
田有傑,不怕拖累,不離棄手部已受重傷的伯伯,才能撿回一條命,同袍相救這份情誼至今令他無法忘懷。 民國37~38年間,王伯伯的軍隊撤軍至上海、廈門輾轉至臺灣,雖分離過,但因緣分深厚才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下,仍然一直維持情誼。但這位救命恩人田有傑(來臺後改名為田正和)最近過世了,伯伯深感惋惜十分難過。 在軍中也有讓王伯伯感到欣慰的事,當時軍隊撤到上海溪口鎮大廟埕時,全隊同袍都是精疲力盡、全身衣褸殘破、草鞋也破爛到不行。蔣公視察後,要同袍們安心歇息且提供衣物、大銅板;另體恤北方人喜愛吃麵食而提供麵粉、麵條等,對此讓伯伯深為感念。 民國81年王伯伯與印尼籍的張媽媽締結良緣,兩人的情
感互動非常融洽,彼此相互尊重。伯伯個性非常樂觀、熱心,與本家的住民互動良好,多次協助處理事務,目前擔任八德榮家房長職務。 王伯伯喜歡書寫書法,寫了一手好字,是他練就多年的功夫。信手拈來就將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夫妻及人際互動的智慧,運用書法書寫在紙上、懸掛於牆上,用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