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興,河南省郾城縣人,民國13年5月25日出生,雙親在家鄉世代耕麥田務農。小時候是讀私塾教育(約是初中程度),18歲(民30年)當兵就隨軍到大陸西南地區(雲南、廣西)和日本人作戰。33年開小差離開部隊到貴陽市賣香菸,生活平靜後,有了思鄉回家的念頭。 34年抗戰勝利後,聽說36野戰醫院要開拔回河南,便再度回到軍中服役擔任看護班長。整個部隊到了漢口,因共匪作亂就轉進到南京、杭州,再到山西上饒,38年由汕頭登船到達金門。不久即遇上古寧頭戰役,才有機會在瓊林村與共軍正面交戰,是服役期間中難忘的打勝仗經驗之一。 48年部隊整編,部隊發給資遺命令,趙伯伯拿了7,600元就正式離開軍旅生涯。退
伍後在臺北縣永和鎮租房子住,先是拉人力三輪車賺錢謀生,一天收入大約3、40元。49年看到報紙廣告,有車行找計程車司機,先決三個條件是能拿出5,000元押金、有不動產、有家眷。伯伯當時在同行友人的鼓動下去應徵,硬著頭皮和車行老闆談,自己只有一輛三輪車,對臺北街道路線非常熟悉。最後山東籍老闆同意,開始開計程車,收入提高才能在52年結婚組織家庭,也有了不同的人生際遇。 趙伯伯此生最感謝的人,是過去在部隊的長官易邦彥先生。54年某日早晨,開車在路上巧遇易主任,見著後寒喧幾句並免費送他一程回辦公室,才知道他在臺灣省土地開發委員會上班,透過引介伯伯到土地開發委員會開交通車,整個家庭經濟才得以穩定下來
。 後來單位裁撤,人員及車輛併入臺灣省水利局,全家因此搬到臺中市,也在黎明新村分配到房子。當時每週六都要開交通車載職員回臺北,伯伯沒有休息,留在臺北兼職開計程車繼續賺錢,到了週日晚上再開交通車回臺中,拚命努力工作。 趙伯伯於75年滿60歲退休,又繼續開計程車維生,但是經濟條件每況愈下,幸好有輔導會照顧,安置到白河榮譽國民之家頤養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