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抗戰是上個世紀中國人悲壯的一頁血淚史,抗日聖戰也是中國人團結一心發揮無比毅力的光榮紀錄。即使抗戰勝利已六十年,當年參戰的官兵已漸凋零,但只要提起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身歷其境的老兵無不為之動容。 八十六歲的何亮志老先生就按捺不住稍顯激動的心情,說出他對抗日戰爭的感觸:「抗戰靠的是中國人幫中國人,才能贏得最後勝利。」當時的何亮志雖僅是一名排附,但在戰場上看了太多國人相互扶持的事例,得以扭轉劣勢,所以他認為唯有大家心手相連、共禦外侮,才是成功的關鍵。 在台南榮家的辦公室內,何亮志先生精神矍爍地撥動記憶的機紐,尋覓著青年時服役的光榮流光。 「我是民國二十九年下部隊的,那時在二十軍
九十一師當上士排附,參加過貴州獨山戰役,而後大多在廣西地區作戰。」何亮志回憶說:「二十九軍軍長孫元良將軍指揮若定,甚獲領袖器重,與日軍對抗都有傑出表現,師長王田林、團長劉秀光都是驍勇善戰的指揮官,對提振部隊士氣,貢獻很大。」 何亮志已記不清楚某次戰役的名稱和地點,不過,他對當時與日軍作戰的激烈場面,倒是印象深刻。他說,在一次山頭的攻防戰中,王師長親自領軍督陣而後負傷,從山坡地滑落山下,腳部雖流血不止,仍堅持指揮,讓弟兄感動不已,士氣大振。 而在這次作戰期間,時任副委員長的馮玉祥夫人到戰場慰問官兵,看到弟兄們只穿草鞋、吃的又不好,即思加以改善。僅兩週之後,弟兄們就能吃到較好的食物,並
且有棉鞋可穿,何亮志說:「長官們真正在關心我們,即使行軍作戰再苦,也不覺得苦了。」 五年的時間在連隊裡,雖然和日軍正規接觸作戰的時間不多,但何亮志仍清楚記得日本軍隊和我們的不同點,一在著軍鞋的腳步聲,一在槍砲聲;而這種靠聲音識別敵情的方式,在當時是很重要的憑藉。他也在各地感受到民眾的支持和愛護,是國軍在劣勢裝備下的有力支撐,他覺得有了各地百姓的支持,國軍自然受到鼓舞,儘管在武器裝備不如日軍的情況下,依然士氣飽滿,得到最後勝利。 他記得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幾個小時,還奉到命令,帶著三挺機槍、三個班的弟兄,死守一座橋樑。在當時並不知道日軍已準備撤退的狀況下,守橋的任務相當吃重,而當地百姓
還送來吃的東西,讓他們感受到國人的溫暖,等日本軍隊離開後,他們才得以轉到另外一個地區繼續作戰。就在休息片刻的時候,突然營房內鬧哄哄的,原來是廣播傳來了戰爭結束的消息,他們的辛苦得到了代價。 而後,何亮志又歷經戡亂作戰轉進來台,參加過東山島和大陳撤守戰役,以准尉軍階退役,於八年前來到台南榮家安養,起居生活都很規律。 身體依然硬朗的何亮志,對經歷過的戰爭都有相當獨到的評論,他說:「團結太重要了,抗戰勝利是如此,大陸失敗也是因為不團結啊。」誠哉斯言,八十六歲老兵的真知灼見,是否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