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在抗日戰爭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深遠影響!它是抗日戰爭開始轉敗為勝的起點,也是拱衛西南門戶的保衛戰。 在歷史上大戰役中,總有可歌可泣的英雄血淚故事,與讓人動容、欽佩的感人事蹟。住在岡山榮家的沈文乾老先生,就是這麼一位令人敬佩的抗日老前輩。沈文乾老家在福建,民國卅一年年方十八歲的他,在「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毅然加入保家衛國的行列。入伍訓練後,沈文乾分配至七十四軍五十一師一五二團第一營機槍連。 日軍於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八日,襲擊珍珠港大舉突行南進,為牽制我轉移兵力增援廣九方面,策應香港作戰兼圖洗雪第一、二次長沙會戰失敗之恥,故陸續集結第三、第四、第六、第四十等
師團之各一部及獨立第九、第十四旅團,總兵力約十二萬餘,於岳陽附近地區採正面突破戰法,求以最大速度,向長沙作第三次進犯;以擊破我野戰軍,佔領我長沙,進而牽制我之兵力轉用。 當年六月間,七十四軍長王耀武將軍奉令增援長沙,沈文乾在事隔五十幾年後,仍興奮的表示:「那時,我擔任機槍手,心心念念的就是用機關槍橫掃鬼子!」他指出,部隊開拔後,便急行軍往長沙前進,幾個晝夜便抵達防區。當時,日軍共分八路強渡新牆河,國軍除以一部遲滯抵抗犯敵外,主力向東南敵側轉移;此時日軍仍冒險強渡汨羅江。 沈文乾的一五二團正據岸邊險要地形構工嚴守,他喝了口茶水便娓娓道來戰事的經過。「當時正值夏季將盡,老天似乎有意考驗
大夥的意志力,已連下了幾天的大雨,不論是散兵坑或是交通壕都淹著水。更何況連續幾天,不眠不休的在槍林彈雨中,戰死的弟兄無暇處理後送,血水、屍水混雜著雨水、泥水,味道真是令人作嘔。」 機槍連連長張少月上尉率全連弟兄死守第一線,日軍在一週的進攻中,數度衝進陣地,最後仍遭國軍擊退。沈文乾的右手臂上、肚臍上、後背布滿了彈痕,「嘿嘿!老子我就是福大命大;想想能為冤死的同胞報仇雪恨,身上這點傷算得了什麼!」 在當時國軍主力分向鐵路西側及金井東側轉移,讓開正面,誘敵深入,十二月下旬,日軍竄抵撈刀河、瀏陽河中間地區,對長沙猛攻,與國軍各軍激戰至翌年元月,敵軍攻勢頓挫,國軍按預定計畫,以十四個軍由四面
八方對長沙附近之日軍包圍攻擊。沈文乾指出,元月五日敵軍開始北遁,遭我軍民相互配合伏擊、截擊、側擊,日軍傷亡慘重,南下救援的日軍獨立第九旅團,也被我軍包圍於花門樓一帶,三天後將該旅團殲滅。 說到戰事的勝利,沈老先生更眉飛色舞的述說整個經過,「元月九日,殘敵紛向汨羅逃竄,我軍以三個軍從後追擊,另以四個軍從旁截擊、側擊,並用兩個軍進行超越追擊,敵遺屍遍野,新牆河以南至元月十五日,已完全沒有敵蹤。」此次戰役,不僅使日軍打通粵漢鐵路之企圖成為妄想,即炫耀戰力的企圖亦全部粉碎,而得到相反的效果。 沈文乾有幸為國家犧牲奉獻,這是他一輩子的驕傲,「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不正也是沈老先生的最佳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