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珍珠港事變以來,日軍在太平洋海域以及東南亞地區可說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英美盟軍則節節敗退。民國31年2月,日軍登陸緬甸,3月初擊敗英軍控制南緬,隨即以三個師團的強大兵力向北推進。我最高統帥部為確保滇緬公路之補給線以及援助盟軍,特派遣第5、6、66軍附獨立之裝甲、工兵、空軍等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開至北緬協同英軍作戰。 這是繼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再次開赴異域遠征! 但由於種種因素,使得盟軍戰況不利。主要原因是英軍覺得沒有固守緬甸的決心與必要,面對日軍攻勢所採取的方針是保存實力,企圖向印度方面轉進。這使得日軍除了在緬中的同古與我第5軍之200師有過激戰外,其各役餘皆輕易取勝。 但
不幸的是,英國人撤退的速度仍快不過日軍的追擊。4月7日,英軍印緬第1師主力7千餘人以及部分戰車部隊、傳教士、教師、公務人員及眷屬數百人,在仁安羌(Yenanyaung) 附近被日軍第33師團麾下之214、215聯隊所包圍,其另以一個大隊佔領平牆河(Pinchong River) 渡口以截堵英軍的救援。時日軍出動飛機大舉轟炸被圍英軍,情勢危急,包圍圈節節緊縮,英軍本身已經沒有預備隊可用來解圍。印緬第1師師長斯高特少將(Maj. Gen. J. Bruce Scott) 用無線電對外求救:“我們已經兩天沒有水喝了,官兵無法繼續維持下去,敵人正從四面八方包圍我們,情況萬分危險!”顯然,情勢已然陷入絕
望邊緣。 英軍只能向他們一向所輕視的國軍求援。英軍第一軍團司令史林姆(W. J. Slim) 中將向中國遠征軍求援,而自行請纓擔下重任的,就是孫立人將軍的新38師。孫將軍當即向史林姆表示,中華民國的軍隊絕不拋棄盟友,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一定將英軍順利救出! 19日拂曉4點30分,國軍新38師第113團在孫將軍一聲令下,於英軍砲火的支應下向平牆河南岸的日軍陣地發起猛烈攻勢。具參戰官兵回憶:“東方還未露出一線曙光,在綿密的槍砲聲中我們向閃電般的向敵陣殺去!弟兄們各各奮勇爭先,拼命衝殺;日軍一時都還弄不清這支奇兵來自哪裡?到底有多少兵馬?在破曉前就順利佔領日軍第一線若干陣地!……隨後日軍反
撲,雙方數度近距離用輕重機槍、山砲相互射擊、不斷刺刀肉搏……”。在激戰過程中,113團第3營營長張琦中校因為親臨火線指揮衝鋒,不幸中彈殉職!至下午6時許,終於擊潰日軍兩個聯隊,順利將英軍全部主力,包括軍民近8千人、牲畜1千餘匹救出。 英軍官兵見到113團官兵,每個皆歡欣雀躍。他們各個豎起大拇指,一時間“中國萬歲!”,“中國軍人真是勇敢!”的誇讚聲此起彼落。史林姆見到孫立人師長,立即向前緊握其雙手,含淚致謝。國軍解圍成功後,還護送英軍向印度方面撤退,圓滿達成任務。其後,新38師多名官長皆受到我最高統帥部的表揚,孫將軍且接受英皇授與「英帝國司令勳章」,並由史林姆欽守轉交。 揚威異域,中
華民國國軍第一次與盟軍並肩作戰,即讓世人知道其為不可侮的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