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4年出生於浙江省平陽縣的張志堅,年少時適逢對日抗戰,16歲尚在就學期間即投身抗日敵後情報工作,其後接續再參與國共內戰、823砲戰等。113年張志堅歡慶百歲壽誕,特由本處陳宗貴處長帶領輔導員及社區服務組長與志工們到府慶生,回顧一生歲月參與大小戰役,奉獻國家無怨無悔,功在國家。
執行抗日特務工作 宛如電影生動情節
就讀浙江省平陽中學一年級,時年16歲的張志堅,受一位自稱「林老師」的人約見面,期望張員加入江浙東南沿海一帶之抗日靖安工作,張志堅為國家大局著想,在獲父母同意後毅然決定參加。宣誓加入組織後,便利用課餘及例假日接受各項訓練,項目包含步槍與手槍射擊、大刀及短刀近戰、爆破、無線電、游泳與潛水、變裝及易容、急救救護等。訓練後經測試及格,張志堅即展開一邊在學校念書,一邊從事敵後抗日救國工作之人生。
自民國30年至34年抗日戰爭勝利止,張志堅之50人工作隊因執行任務壯烈犧牲22人,團隊因表現卓越、戰果豐碩,隊員均獲頒抗日勝利勛章。
回憶起此段與死神搏鬥之歲月,張志堅激動地分享了一段宛如電影情節般之故事,「民國32年冬天我在海灣執行突擊日本軍艦任務時,不幸被捕並關押在水牢,日軍為逼迫口供,用盡一切酷刑,先用鐵鍊拉腳,再用長針刺穿我手心,三天只給半碗粥,日夜刑求不停,但我仍寧死不屈。後來牢裡日軍來了一位新士官長,其父為青島人、母籍貫為日本東京,因與我同有中華血統,對我產生同情心,遂教我假死,隨同其他屍體運出水牢」。張志堅說到這不禁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來臺後轉任政工幹部為國軍效力
張志堅記得很清楚,民國38年10月22日當天,在廣東汕頭搭乘海軍運輸艦前往臺灣,船艦先到金門料羅灣停泊,卸載裝甲坦克車、大砲、機槍、彈藥及步兵等,3天後準備再啟程時,艦上突然接到禁航命令,原因是共軍由對岸廈門一帶渡海大舉來犯,於金門西北海岸古寧頭與我軍爆發劇烈戰鬥。經雙方浴血戰結果,共軍部隊慘敗,而其所乘運輸艦始能順利再啟航前往臺灣。
來臺後,張志堅與夥伴們接獲通知,須赴新竹竹北山崎國防部政工幹部訓練班,接受為期3個月的軍中政工專業訓練,期滿後將派往軍中擔任政工幹部。張志堅自民國39年春前往報到參訓後,即轉換進入政戰領域,為國軍效力。他本人表示:「訓練期間的班主任是蔣經國先生,我對其一段話印象深刻,蔣先生稱,『政府要成立退除役官兵輔導會,負責辦理已退除役以及日後退除役官兵的就業、就學、就醫、就養。要保證退除役官兵不會無依無靠流落臺灣街頭。』,令在場的人員深感輔導會工作之重要性,與服務照顧榮民眷之使命所在。
823砲戰表現優異 獲蔣總統親頒雲麾獎章
進入政工領域的張志堅,自任職臺南佳里北門連政治指導員開始,接續歷練戰鬥工兵營政治指導員、嘉南守備區司令部民事參謀官,後奉調突擊特種大隊擔任政治作戰處長,期間執行海島特種任務時,先後2次奉命親率快艇深入四霜列島以及三都澳附近陸岸開展特種作戰,回航時,在海上與共軍艇隊發生戰鬥,所幸因所轄船艇之美式砲艇性能強大,得以完成任務平安返回,也因此榮獲國防部頒授忠勇、干城功勛獎章各乙座。
兩年後張志堅由外島調回本島,任職國防部總政治部心戰總隊作戰科長,任內須常至外島巡視心戰總隊所屬單位工作情形,執行所屬電台、喊話站、海空飄製作場所之碉堡與廠房建設工作。民國47年8月間張志堅在金門巡查時,於該月23日恰遭遇共軍50萬餘砲彈襲擊,總隊所屬喊話站、作業所各2處被炸坍,張志堅在砲擊中亦受了傷,卻仍堅守岡位執行作戰任務。砲戰結束後,張志堅與受傷同仁返回臺北療傷,不久後即收到國防部令,評定其總隊在「823砲戰」中表現優異,並獲時任蔣中正總統親頒雲麾獎章。
百歲壽誕回顧一生 奉獻國家無怨無悔
113年適逢張志堅百歲壽誕,由本處處長陳宗貴帶領輔導員及社區服務組長,準備了生日蛋糕、豬腳麵線、壽桃及紅蛋等賀壽食品,以辦喜事的心情來到他家中為他慶生。
張志堅表示:「自民國36年6月被派往南京執行任務起,即與雙親、家人別離,一直到民國77年3月才由臺灣返陸祭祖探親,在為國家犧牲之時,敬愛的雙親早已仙逝無法再見面,為人子卻不能侍奉雙親左右,每每感到悲痛不已,惟為國家大局,仍無怨無悔。」
張志堅生在動盪不安、風雨飄搖的年代,投身軍旅擔起保家衛國之責任,其愛國精神與情操令在場賀壽人員深表敬重,實為榮民長輩「功在國家、福壽安康」的最佳寫照;對於榮服處專程到府慶生十分感動並深表感謝,張員開心的表示:「從知道榮服處要為他辦理慶生會那一天開始,就知道國家沒有忘記他們這群當年出生入死的老兵,也讓他深深感受到身為榮民的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