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難忘的日子,就是七七抗戰軍興時,由「手把鋤頭除野草」的農民,變成「打綁腿、穿草鞋」的戰士。 那年我才十八歲,見到蘇北家鄉很多父老兄妹的房產被燒了,土地被佔領了!大批同胞離鄉背景,毀家紓難,沿途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淞花江上」。我們投入國軍行列,誓言「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抗戰到底! 我入伍的部隊,是在盧溝橋開第一槍的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師長為馮治安將軍,部隊駐守隴海鐵路的泰安站;後移防河南信陽以西的游河村,接受戰鬥訓練。後來二十九軍為紀念抗戰,易名七七軍;馮師長來臺後,曾在宜蘭辦過中學。 受訓的日子裡,第一件事,就是學打綁腿;每人收到兩副綁腿,先由班長(那時稱為「正目」)做正確
示範。綁腿布約四指寬、五尺長,末端有條帶子,捆綁時,自右至左,在腳踝上部一圈圈向上打到膝蓋。纏繞時,腳踝較細處多繞幾圈,小腿肚較粗便少繞幾圈,鬆緊適中,避免在出操、跑步時脫落,絆倒自己;萬一綁腿帶散落一地,後面的同袍踩到了,很可能摔個四腳朝天,自己免不了要挨頓喝斥,嚴重的還要受處分。 打綁腿雖然不是什麼大學問,但要學得像班長綁得一樣勻稱,紋路美觀而紮實、舒適,確實需要用點心思和耐性。設想一位大男生,卻要打條「裹腳布」般的綁腿,簡直煩透了!但當部隊開到前線,日夜行軍,血液循環下降,雙腿卻不會受到腫脹之苦之累,也就心甘情願,好好打上一副紮實的綁腿了! 「編草鞋」,是抗戰時另一項腳下功夫
。 班長教我們這些楞小子:「編草鞋不要學,人家怎麼做,咱就怎麼做。」平時做雙布鞋,涉及的布料、針線,花費的時間,都太複雜!只有編草鞋可以就地取材,行軍、打仗時,尤其遇到下雨天,既不沾泥,又能防止打滑,不致於栽跟斗。 草鞋編法,也是由班長示範,在腰裡束根繩,以麻繩為經,稻草作緯,分為四股,套在樁腳上,從橫斷面一股股繞上去,緊緊靠攏,再依腳的大小做個結,即大功告成。 當年,日軍戰鬥部隊,逐漸接近大武漢外圍,我們已在湖北大別山、黃安、麻城、宣化店一帶建立陣地,我軍歷經多次血戰,都得利於一雙好綁腿和拔地力強的草鞋,尤其在大雨滂沱的山區作戰,更成了「保命鞋」。直到二十七年九月六日,我在武漢
保衛戰時負傷,輾轉送到四川宜賓真武山一一九後方醫院,暫離戰場,也結束了那段不到一年打綁腿、穿草鞋的艱辛歲月。傷癒,蒙教育部長陳立夫先生安排,在四川合江大後方讀了幾年中學;又在三十二年加入空軍,重返抗戰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