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海,民國16年6月24日出生於湖北省鍾祥縣,父親為辛亥革命義士,已亡故,母親當時住湖北,家裡還有小2歲的弟弟。弟弟近年也有來臺探視李伯伯,但母親在84年已亡故。 李伯伯在其17歲那年,因日軍侵華,國難當頭,為響應蔣公十萬青年十萬軍口號,毅然從軍報國,參加了四川省重慶江津市「青年遠征軍」之部隊及訓練,蔣宋美齡夫人並致贈照片予李伯伯留念(詳附圖)。 「青年遠征軍」是比「青年軍」更早成立之愛國青年部隊,後來該遠征軍調配至雲南參加「滇緬作戰」,李伯伯當時在江津受訓時因身高及體重不足,故沒有被分配前往至雲南參加滇緬作戰。 李伯伯在四川省重慶江津市青年遠征軍之部隊訓練結束後,分發到國
軍第32軍340師第1團第1營營部衛生連,擔任看護上等兵職務,後來也陸續擔任文書上士等職務。其隨部隊從軍參加對日抗戰歲月,參加過大小戰役十餘次,零星之戰役則數不清。印象裡參加過最深刻的戰役是湖北宜昌(當時屬第五戰區)之鄂西襄樊會戰。 在當時,李伯伯擔任32軍340師第1團第1營營部,衛生連野戰醫院看護上等兵職務,部隊之任務是牽制日軍,不讓日軍越過長江抵達重慶。在當時,重慶是大後方,屬於國軍軍備、兵力整補之重要基地,若被日軍攻陷,大陸將不復存,故部隊當時為牽制日軍,在襄河南岸,與襄河北岸之日軍對峙約半個多月,當時李伯伯所屬32軍340師第1團死亡人數約6、7百個人,日軍也死亡約3個連以上兵
力。 鄂西襄樊會戰中,部隊均配發38式步槍,李伯伯因屬士官幹部,多加配備「德製自來得手槍」,士官以上幹部才有配備。在襄河南岸對抗日軍時,都是白天對峙、晚上突擊,雙方子彈、火砲均互相攻擊。但印象中,因日軍援軍源源不絕,且日軍武器數量或數量均遠勝於國軍,國軍最後輸了。 但是當時政策是「以空間換取時間」,部隊接獲命令牽制日軍,使得重慶市等後方有整補喘息時間,所以嚴格來說,鄂西襄樊會戰國軍並不是完全輸。當時在重慶的整補,不只是物資整備,還包括人員訓練,人員訓練均在重慶外圍,外圍多是補充兵之訓練基地。 在鄂西襄樊會戰後,李伯伯在四川萬縣轉憲兵,在擔任憲兵時期,抓過不少逃兵,包含日軍的逃
兵。國軍的逃兵通常再訓練、教育2至3個月時間,然後分發至原屬單位或改分配至其他部隊。日軍逃兵,很多都是搶劫村落被抓到的,通常抓到後被送到後方重慶集中關起來,後來抗戰勝利後將日軍戰俘統一送還日本。 李伯伯工作認真負責,在民國37年當選聯勤英雄(當時憲兵隸屬聯勤),39年其隨部隊從海南島轉進來到臺灣。40年李伯伯因破獲高雄港濱劫案,記了一大功,並獲獎金30元(銀元)。44年以「國防部療養戰士」身分退伍,在臺南國軍第四總醫院,隨即安置至岡山療養所(今岡山榮家),後輾轉至臺東卑南鄉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