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鍾岫將軍,山東莒縣人,生於民國14年3月1日,曾參加抗日戰爭,38年隨40軍來臺,曾任師長,以少將軍階退伍。 ◎抗日決心萌芽 張將軍家中務農,民國26年七七事變發生時正值青春年少之時,僅懵懂得知日軍侵略國士,蔣委員長於蘆山發表抗日宣言。時至28年,日海軍陸戰隊於青島登陸,山東省主席沈鴻烈率部抗日,但國軍武力裝備不足節節南退,日軍進入莒城即燒殺虜掠無惡不作,迫使全家不得不放棄農作,逃往山區避難。 將軍身為家中長子,某日須進城購物,卻遇日兵巡邏隊伍,日軍竟以刺刀抵喉逼問「支那軍在哪?」因不懂日語,當下害怕地交出購物的銅錢,竟遭日兵左右二個耳光凌辱咆哮。 將軍自述,當下雖毫
無懼意,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訓詞自書本躍然而出,蘆山宣言所謂中國面臨的「最後關頭」,其實早已忍無可忍退無可退。於是下定決心響應委員長昭告全國「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之號召從軍,對抗日軍的蠻橫侵略。 同時,山東有共產黨組成的部隊,與莒縣地方軍事組織聯合抗日,但共軍卻常以抗日的名義,強行搜括民生物資或自衛武器,更甚者,強押將軍與其叔叔,要求張家付出贖金後才肯放人返家。這種行為讓將軍深知,共軍毫無軍紀可言,且不能體恤人民生活,其所謂的抗日,其實只是斂財的土匪行止罷了。 ◎加入國軍行列 僅僅十餘歲的孩子,萌生了強烈的意志,要加入國軍抗日的戰鬥行列。
可是當年資訊閉鎖,甚至山東地區都不見國民黨軍隊的蹤跡。日子便在等待與四處打聽國軍消息中過去,直至某日表哥告之,莒縣的南方有國軍部隊活動。不知正確的位置,僅僅知道「方向」後,將軍未告知家人即單身前往探訪國軍營區,尋找報效國家的機會與實踐擊滅日軍的企圖。 而當年,唯一的一絲指望就是57軍表哥的某位士官朋友,像盞燈燭明明滅滅的指示著未來! 在兩個日夜的步行後,終於來到國軍兵營大門。 衛兵報告:有個孩子帶了一枝鋼筆、一顆印章,說要來當兵。連長訝異,小小年紀的他,帶著能証明自己身分的印章與証明能書能寫的鋼筆
,於是報告取得團長的同意後開始了軍營的文書工作,將軍是當時全團少數讀過三民主義的一員。 ◎錄取陸軍官校千里報到 同年底,將軍得知陸軍官校在省政府附近(沂水縣東里店),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招考17期的學生,在主任胡宗南將軍的主持下,共召集了一千多人開始從事簡單的軍事訓練。但是當時物資困難,沒有槍沒有軍服,實在難以稱為軍事訓練,充其量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組合。 29年春天,才發了軍服,由51軍的副團長護送,以夜行的方式避免日軍的襲擊,行軍路線進入沂蒙山區,地勢崎嶇、懸崖峭壁,伸手不見五指,稍有不慎即可能跌落山下,非死即傷。山區沿途無法補給,全憑生命與意志的力量與偶遇農家餵豬養羊的污
水苦撐。 因當時山西已淪入日軍的控制範圍,一旦脫隊就會受日軍俘虜,因此每個人都一手搭著一肩緊緊地跟到。學生一路躲避日軍的巡邏、日機的偵察,步行穿越京浦鐵路,至國軍補給點安?阜陽整頓後,這才搭上火車至河南洛陽、山西潼關、陝西西安、咸陽、崎陽周公村才完成千里的報到,開始學習工程、築城、軍制與步兵操典。 張將軍還記得當年軍校教育教導的課程,隨即琅琅上口,步兵操典的綱領--「國民革命軍以實現三民主義,求得中華民族自由平等為目的,凡有侵犯我領士主權之完整者,必盡全力掃除擴清之。」軍校思想教育尋常的信條
,在將軍而言,卻是一生戎馬倥傯致力實現的生命寫照。 ◎中原會戰展開殊死戰 民國32年,將軍分發89軍特務連排長任見習官,於中原會戰前調任350團1營1連步兵排長,在13軍石覺軍長的統領下,以第4師、89師、117師與渡河來戰的日軍機械化部隊,展開殊死戰。 一個排長帶著30多位連槍都不會用的新兵,在戰壕內與日軍近火相悖,日軍的機槍掃射快速且不曾停頓,答、答、答的響著,壓制所有的人只能盲目地零星開槍還擊。在衝鋒號角響起後,新兵在排長的帶領下,衝出戰壕與敵軍相接肉搏,待排長回過神來,機槍聲已然停歇遍地?首血流成河,全排亡者絕多。 當年的那位排長,說來像是講別人的故事一般,輕輕
淡淡地有如歲月老去般平靜,但動作很小地隱隱拭去眼角的淚,那是一甲子的淬練啊! 戰後,117師回南陽補充新兵。33年冬天,將軍調任31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任上尉作戰參謀。 ◎豫西會戰大獲全勝 豫西會戰,85軍、87軍、27軍與日軍作戰,將軍時任前進指揮所參謀,負責整理戰報。猶記23師採後退包圍的戰術,日軍不察深入我作戰區後,再以側邊隱入山區林間的部隊伏擊,以美軍援助可以打穿日軍裝甲車輛的戰防槍,狙擊手在日軍機動部隊行進的道路上,前後各開一槍,以二顆穿甲彈輕易地癱瘓一整列的裝甲車,日軍進退唯谷,只能下車投降,因戰術奏效大獲全勝。 34年中秋,前進指揮所聽到日軍廣播,承認
日軍戰敗向國軍投降,指揮所內的人皆不以為意,認為是日軍欺敵的作為。直至上級通知日軍無條件投降,這才開心的慶祝,甚至有人興奮地拿槍對空掃射。紀律嚴明的國軍,除此之外並沒有脫序的慶功行為。在接受日軍裝備的過程,甚至相當善待日軍,並沒有以牙還牙地大開殺戒。 ◎千里姻緣鰜鰈情深 說到這,先生眼裡仍閃耀著當年勝利的光輝,緊握夫人的手。 抗戰勝利第2年,認識了當時任職河南新鄉國光醫院護士孫樹芬,算是辛苦抗戰最大的收獲與老天恩賜的禮物。從山東到河南千里不遠的緣分,緊繫一位青年軍官及一位白衣天使,青顏玉髮的璧人一對。 即便在國共內戰,一度分隔海峽二地,所幸張夫人聰明機敏,自河南冒險偷渡
至香港,再輾轉入臺赴澎湖與將軍相聚。患難夫妻相互扶持近70年,甘苦與共,如今兒孫成群皆事業有成。 張將軍伉儷今年皆高壽90有餘,居住新竹市,身體健康耳聰目明。將軍記憶力驚人,對抗戰時期之生活點滴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往事歷歷依序娓娓道來。訪談過程,張夫人陪同時而補充,倆老雙手相握,時而相視情深如鰜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