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王國光民國20年於安徽省蚌浦市出生,民國36年前因抗日(1937-1945)、國共內戰(1927-1937、1945-1950兩階段),大陸地區民不聊生,大批百姓餓死,遍地腐屍、乾屍,無數難民忍受飢寒到處流竄,猶如人間煉獄,王員面對慘景,義憤填膺滿腔熱心,愛國心油然而生,投軍心切,雖遭家人極力反對,幾經波折排除萬難,民國36年如願加入國軍於南京無錫入伍受訓,歷經徐蚌會戰-上海(浦東)保衛戰,爾後隨部隊撤退來臺灣,民國70年以少校軍階服役期滿退伍。
王伯伯回憶往事兩眼泛紅緩緩道出,民國36年從南京無錫入伍受訓,民國37年3月1日裝甲兵司令部於南京成立,司令是徐庭瑤,結訓後立即分發至裝甲兵司令部戰一團戰三營補給連,司令部參謀長是蔣緯國,團長是趙志華(來台最後任裝甲兵少將副司令,民國53年湖口兵變被捕撤職),駐地徐州,當年爆發徐蚌會戰(1948.11.6-1949.1.10,又稱淮海戰役)戰一營裝備配有戰車 ,戰三營裝備並無有戰車,奉命負責徐州至蚌埠間津浦鐵路上軍需物資運送保護任務(上海保衛戰,1948-1949,又稱上海戰役) ,國共戰役期間,各種突擊、襲擾小戰鬥不斷,連上弟兄傷亡無數 ,民國38年5月某日突然接獲上級命令每人立即佩掛4顆手榴彈 ,當晚9點於上海軍用張華賓碼頭搭船,11點出發撤退至臺灣,船一到臺灣基隆和平島,因暫時無法下船,碼頭有人販賣香蕉,因在上海只吃過外表黑又小的香蕉,從沒吃過黃澄澄又漂亮的新鮮台灣香蕉,立即用繩子從船上垂釣購買無數籠香蕉,一籠香蕉一銀元,每個人都狼吞虎嚥的吃,也因此可能一時吃太多 ,身體受不了噁心嘔吐,從此本身就不再吃香蕉了。來臺後因部隊駐地任務不明確,四處搬遷借住各縣市鄉鎮國小;民國41年裝甲兵學校、裝甲兵司令部及裝甲兵第1師遷至台中清泉崗,才有較穩定的部隊生活。民國50年考取憲兵學校,結訓後以少尉任官並於軍團、憲兵司令部及聯勤司令部各部隊擔任執行憲兵相關勤務工作,其中有兩次擔任守護慈湖陵寢任務備感榮耀,及軍團任連輔導長職務經驗感受最特別。
王國光為人正直、樸實、熱心,退伍後忙於農作,農作物收成都無私分送鄰居享用,平時熱心公益,服務民眾,深獲地區民眾讚許;王員表示,年輕時投身軍旅,經歷剿匪無數戰鬥 ,一生青春生命奉獻國家,退伍後也多次返大陸家鄉探親,協助鄉親修建房屋及祖墳,如今大陸同輩親人都已離世,本身在台灣生活已76年了,已將台灣視為故鄉,感念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及苗栗縣榮民服務處,無時不刻關心服務我;如今兩岸對立,國共內戰及八年抗日戰爭及現今國際烏俄戰爭經驗教訓,再次告訴我們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如何避免戰爭邁向和平,應由兩岸人民自己決定,唯有透過互信與合作創造共同利益,才能消弭敵意;未來也期許兩岸透過溝通與善意展開良性互動,才能創造雙贏,保障台灣人民經濟安穩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