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位於浙江省東南方,溫洲市轄,平陽縣屬,鰲江口外,北接大陳,南近馬祖,緊鄰福建,目視可見大陸沿岸,是瀕臨東海的小島,面積僅八平方公里。在中共高喊血洗臺灣、國軍矢志反攻大陸的敵我對峙、劍拔弩張年代,我軍運補大陳,艦艇航行浙閩沿岸,成為臺灣西側安全之屏障。 海鵬部隊,就是陸軍步兵第十七師,成軍以來,轉戰大江南北,擊敵於黃河兩岸,於戡亂、抗戰、剿共及古寧頭戰役中,都有過彪炳戰功,爾後在保衛臺澎金馬的聖戰中,立下汗馬功勞。 民國四十三年夏,十七師駐防澎湖;有天突接國防部電令,緊急抽調擔任海防守備任務的四十九團,並限廿四小時內完成整備,登艦外運,雖然時間急迫,部隊仍在黃煜軒團長指揮下,忙
而不亂、秩序井然地完成裝運工作。傍晚時分,四十九團官兵分乘數艘「美」字號登陸艦,啟碇發航。經一晝夜,乘風破浪,海上顛簸,在次日午夜駛達最前線∣南麂島。 南麂島居民不多,村舍稀落,耕地有限,食糧不足,一般多以捕魚為生,間以種雜糧及地瓜,民眾生活清苦,食物及日用品均賴外援。島上較大的村莊﹁百畝坪﹂,係全島市中心。其他如國姓沃、後 、火棍沃等臨海漁村,港口狹窄,設備簡陋,容量有限。 島上原由反共救國軍指揮官王生明上校率其第四大隊駐守,兼做情報蒐集前進基地。忽聞當面敵情改變,狀況有異,基於戰備需要,即移防大陳北面之一江山;南麂防務,改派國軍擔任。 部隊進駐,首要工作就是加強戰備。我
們曾多次反覆演練預想敵軍犯境時之打擊路線,以痛擊來犯之敵。在此期間,全團上下團結一心、將士用命,軍民相處融洽、合作無間,披荊斬棘,築碉堡、挖戰壕、闢公路、蓋住宅,終於將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南麂小島,建設成海上長城、堅強的禦敵堡壘,而屢獲國防部的嘉勉。此後八個月,敵始終未逾雷池一步。 一江山戰役後,國軍全般調整兵力部署,本團於達成使命後,奉命歸建,於四十四年二月廿五日安返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