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軍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軍歌,初次傳唱時,或是有口無心,無法深入體會歌詞的內涵;然而經過部隊多年閱歷,退伍成為榮民後,在一次偶然機會聽到「老兵」這首歌,這才發覺,簡單的歌詞正是對退伍老兵最貼切的描述,尤其「道不完南征北伐的往事,訴不盡一身光榮的瘡疤」,更將許多老兵們一生為國犧牲奉獻的偉大志節,描繪得淋漓盡致。 聆聽著「老兵」這首耳熟能詳的軍歌時,思緒再度重回卅多年前。 初入軍校,意氣風發,懷抱滿腔攜筆從戎的沸血熱忱,矢志忠貞,誓言在軍旅生涯做一位永不凋零的老兵,那種氣魄與豪情在傳唱間似乎與歌詞融合為一,在深自期許中,驅策著自己汲汲求進,希望在光榮中成就自己的軍人志業。 曾幾何時,
自己也卸下了軍裝,回首過往,山巔海濱、海防橋隧、廠庫前線,無處不見「以軍為家」老兵的身影。在軍中,他們既是部隊的中堅,亦扮演著師保的角色,傳承啟新、殷殷叮囑,不厭其煩地傾囊相授;任事負責,勇於擔當,堅忍勤勞,埋首奉獻,是他們最貼切的寫照。然而,在飽經風霜的堅毅臉龐下,卻有訴不盡的國仇家恨,一旦重啟塵封的記憶,多少悲歡往事竟能跨過時空的羈絆,娓娓重現,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自然而然地湧上心頭。 先父亦是一介老兵,隨政府遷臺後即轉入公路局服務,嗣後參與東西橫貫公路修建,經年累月在崇山峻嶺中探勘測量,幾乎無暇家顧。當時約有上萬名的榮民老兵,夜以繼日地在山區披荊斬棘、斧鑿錘鍊,歷經四年,終於在民國
四十九年完成此一艱鉅工程。爾後老兵們依然無怨無悔地站在國家建設最前線,任憑歲月刻劃不凋的生命。 甫讀高中的女兒攜回課外閱讀書目,《藍與黑》、《滾滾遼河》、《未央歌》等書赫然在列,憶及這些陪伴我們走過六0年代膾炙人口的書籍,心緒不禁澎湃昂揚,小說裡鋪陳的抗戰情節與人物,至今猶深深烙印記憶深處。 在紛亂動蕩的年代,承歡膝前是何等的奢侈!為了愛其所愛,為了免於日寇侵凌,人們悲壯地存活過來!多少熱血青年就是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勇敢得接受戰爭的洗禮,從抗戰、剿共到保衛臺灣免於赤化,離鄉背井,南北奔波,寫下一頁頁令人讚歎的史篇。以至垂垂老矣
,細數當年事蹟,老兵們的精神志節仍然鮮活地鐫刻在我們的心版。 第二次大戰家喻戶曉的傳奇性人物麥克阿瑟將軍,一九五一年解職後應邀赴美國國會作證;他沉重地說出對韓戰的看法,及提出解決韓戰的看法,獲得熱烈的迴響,尤其當他以「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作為結語時,豪氣干雲,撼動人心,不僅為他軍旅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也見證了老兵精神之不朽。 藝術大師朱銘先生自九月中旬起,在金山朱銘美術館公開展示其「三軍」雕塑創作。朱銘表示,「三軍」是其「人間」系列創作的延伸,他有感於軍人保家衛國的偉大,尤其感念卅八年從大陸來臺的老兵,畢生奉獻臺灣,因此經過長久的構思,將軍人所展現的力與美透過雕塑作品表達出來。今年
適逢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在許多饒富意義的紀念活動中,再次肯定了老兵的歷史定位。撫今追昔,且讓我們對往者英靈寄予無限的哀思,也對經歷戰亂,拯救國家民族浩劫的老兵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老兵——代表著榮耀和自豪,勳蹟不曾黯褪,史蹟斑斑可考;老兵精神將會穿越時空,在歷史長流中持續綻放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