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我收到二膽島前任指揮官的賀年卡,我的腦海中,又浮現率領全連前往二膽島接防的回憶。 民國六十六年五月,我奉命接防二膽。移防當天天未亮,部隊至料羅碼頭登艇,朝二膽島前進,航行約兩小時到達,部隊一登島隨即疏散,並依計畫分赴各據點進駐,展開我軍駐守二膽島近七個月的任務。 島上物資匱乏,缺水又缺電,晚上點蠟燭,更談不上看電視,至於洗澡,則是奢侈的享受。島上有井數口,其中一口為「萬人井」,相傳當年鄭成功率軍輾轉金廈,補給不上,危急之際拔劍插土,泉水湧現,部隊遂獲給養。現在逢年過節,島上都殺豬,以豬頭祭拜這口井,因為它是島上的生命線。 由於油料缺乏,很少發電,有時為干擾共匪播音,發電後以大型
播放器播送音樂、歌曲,弟兄們每週在島休假一天,戰備依舊,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時待命,有眷軍官及士官都七個多月未回臺休假,一切以任務為重。 因距對岸青嶼甚近,基於戰備考量,部隊早點名分為三批,每天一批分由連長、副連長、輔導長主持,三天一輪。早點名後,由值星官負責井邊分水,因水資源有限,為避免紛爭,各自挑回炊膳飲用。我們開始於戰地構工,因弟兄來自社會,各有所長,經調查後將弟兄依專長分成監工、鋼筋、水泥、木工、支援等五大組,在移防前我們完成了明○堡、得○堡、及仁○路,在離島構工沒淡水,沒碎石,沒沙子,一切都得靠大海。身為連長要算潮水,配合時間,先派警戒,再派兵到海灘,撿石子,搬沙子;鋼筋組先行工作,鋼
筋綁好後;木工組釘模板、榙架;再灌漿,拌水泥又分幾組,以利休息;支援組則機動密切配合,缺一不可。 雖然物資缺乏,但精神生活很充實,除了戰備外,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多,閒來看書、寫信、下棋或擺龍門陣,尤其駐防期間,師長、司令官、總司令均蒞臨島上慰問,並致贈加菜金,大夥都很感念。還記得有一位姚姓資深士官屆退,離開島上時流淚說,部隊是他的家,以後何處是他家?有人安慰他說,以後可以很自負的在別人面前說,他曾經在二膽島服役。 十二月下旬,我們奉命換防。當天,我也奉命卸下連長之職,調作戰官。在回程的艇上,我頻頻回頭看著二膽島,逐漸在我眼中模糊、消失。回過神來,已分不清是淚,還是汗。 時過將近四十年,兩岸
已朝向和平的目標努力,但仍有人任意詆毀軍人過去所做的貢獻。要知道,如果沒有過去軍人一棒接一棒堅持捍衛國土,那有今天兩岸的經濟、民主發展? 茫茫思緒中,隱約又看見彭指揮官挺立碼頭大石碑前眺望,碑上刻著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偉哉將士,來此勿忘」的題字。我身為連長,一定要為這些弟兄當年的犧牲奉獻做見證。 資料來源:榮光雙周刊第22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