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有卓越功勳的中字型軍艦,如今帶著光榮勳績部分步入歷史,憶及其龐大物資裝載量及兵員輸運能量,應是國軍能在各戰役中獲取光榮勝利的重要關鍵。 海軍中字型艦係美軍二次大戰為因應跳島作戰而建造的郡級戰車登陸艦(Tank Landing Ship 簡稱LST),戰後海軍開始接收該型艦艇,政府來臺後又陸續接收共計近三十艘。在海軍官兵努力保養維修下,維持一定戰力,並協力其他型艦艇完成多項任務。 該型艦艦長三百廿七點九呎、寬五十呎、標準排水量一千六百五十三噸、滿載四千零八十噸;坦克艙可載運戰車或履帶兩棲登陸車;主甲板可裝運輪型車輛,還可艦載直升機。動力系統為兩部柴油主機,雙軸推進。一般擁有單、雙
管機砲六至八座及四至六艘登陸小艇。主要功能是載運登陸部隊,以遂行正規兩棲突擊登陸作戰。我國接收後均以「中」字為首為各艦命名,如中海、中權、中鼎等,故以「中字型艦」統稱之。 中字型艦在海軍服役六十餘載,雖無豐功偉業,但確實立下不可磨滅的汗馬功勞,茲略述一、二如後: 民國三十五年,中業、中建軍艦奉派西、南沙群島的收復任務。目前在海圖上屬西沙群島的中建島、屬南沙群島的中業島,及現仍有我海巡署官兵戍守的太平島,即是以中業、中建軍艦及當時的支隊旗艦太平艦等命名。而今南海主權的爭議,權屬何國?從上述事實可鑑。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撤守臺、澎、金、馬,中字型艦負責運送軍隊、眷屬,以及故宮文物、國庫黃
金來臺,奠定建設之人力、財力,故對今日繁榮民主的中華民國不無貢獻。 八二三砲戰期間,海軍以LST 及LVT 兩棲登陸戰車, 裝載油、彈、火砲等軍事戰略物資在敵人砲火之下,強行運補金門,其英勇、奮戰的史蹟, 讓人敬佩,難以忘懷。 民國五十至七十年代, 整經軍武期間,中字型艦專責於戰備整備,並置重點於外島的運補及兩棲系列演訓。在外島駐防的陸軍弟兄們,或換防或休假返臺,幾乎沒有不登上中字型軍艦者。早期陸軍官兵亦給中字型艦一個暱稱「開口笑」,當時外島生活艱苦,只要看見軍艦抵港,不但軍用物資獲得補充,也給地區官兵帶來日常生活用品,深受外島官兵喜愛。由於艦的大門設在艦的正前方,當大門開啟,好似開口
吞吐,故而獲得此名。 越戰後期,海軍奉令以中字型艦執行勤業計畫,偽裝成美國無武裝的軍事船舶,接運美軍不適用或待修復的軍品。民國六十四年,美軍在越戰中撤離,戰事迫近西貢狀況危急之際,中字型艦亦奉派前往越南執行大使館撤館、撤僑任務。 民國八十年後,物換星移,海上航運蓬勃發展,國軍外島的物資及人員的運輸逐次交由民間承擔。因國防政策從攻勢作戰調整為守勢作戰,服役海軍一甲子、以攻勢作戰為重點的中字型艦,部分被汰除,讓海軍袍澤留下諸多懷念、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