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七年,我出生於福建漳浦。抗戰勝利後,因家鄉土共作亂,加入自衛隊。後來自衛隊被編入空軍警衛第六團,調防浙江岱山機場,還參加過一段時間的機場修建工程。 抗戰勝利後,美國空軍部隊復員回國,我空軍警衛部隊接收不少美軍武器裝備,我在搜索班時,曾使用三○口徑M1半自動步槍,那是當時性能最好的步槍。 民國三十七年,國共戰爭失利,我們奉令與其他兩個團編成警衛第一團,轉進高雄林園,接受兩棲作戰訓練,也曾實施幾次戰術運用操演。第一團武器裝備齊全,除了一般步戰武器,還配有高平兩用九○砲及對空聯絡的通信裝備。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全團移駐金門,改編為陸軍四十五師,兵力四千五百餘人,受二十五軍管制,駐地
為金東地區,但我連駐防金西湖下,守備軍部,陣地前方就是古寧頭各據點。正面防守海岸的是二○一師兩個團,兵力五千餘人。廈門失守前,防衛金門的二十二兵團已在海中佈放水雷與前灘地雷,也展開各項操演。 十月二十四日晚上,十九軍十八師與十四師也抵達金門,十八師趕至瓊林配合一一八師擔任打擊部隊,十四師趕往吳厝配屬四十師,迎擊從古寧頭上岸的共軍。 當年金門沒堅固碉堡,二○一師在古寧頭的後灘土丘挖掘戰壕,我駐防的湖下也以戰壕為防禦工事。二○一師防禦正面過寬,戰壕與戰壕間距離很遠,很容易被突破。當天半夜,共軍大概有一萬人搶登古寧頭,接近凌晨時分,已突破許多據點,甚至攻上一三二高地。我防衛部適時投入機動打擊
部隊,登陸共軍被局限在古寧頭一隅,第二天奪回一三二高地,情勢丕變,殲滅共軍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迄共軍來襲後。我軍艦艇即開始在海面驅逐共軍機漁船。然而天亮後,對岸共軍大口徑火炮開始對我艦艇展開砲擊,所幸四十五師配置電臺,緊急申請空援,待戰機升空後,師部又用超高頻無線電引導戰機轟炸對岸火炮陣地,同時掃射共軍機漁船,共軍幾百艘船盡遭摧毀,導致預備第二波來襲的共軍部隊,因缺乏輸具而無法渡海,第一波部隊雖然成功搶登金門,最終彈盡援絕,官兵不是被擊斃、就是被我方俘虜。 這三天我守在壕溝內, 隨時要從溝內探出頭, 捕捉目標射擊, 耳邊都是咻咻的子彈聲,不少同志壯烈犧牲,我徼幸沒被亂槍擊中,保住一條命
。戰後奉令清理戰場,觸目所及都是屍體,田裡地瓜染滿了鮮血,景象非常慘烈。我看到一名陣亡的共軍機槍手,趴在我方陣地不遠處,呈臥姿射擊狀,頭已經垂下,手指還頂著扳機,不肯鬆手!共軍的屍體都被抬到大型彈坑中,就地掩埋。 古寧頭戰役是國共戰爭的轉捩點,自此奠定臺灣幾十年的安定。仔細回想歸納這場勝仗有兩大關鍵因素:其一,是防衛部適時投入機動打擊部隊,成功牽制登陸共軍,最終將其殲滅;其次,我軍戰機自空中攻擊共軍機漁船,並轟炸制壓對岸陣地,使我陸軍與海軍部隊不受共軍大口徑火砲威脅,終能獲得勝利。 民國四十三年,我師調防返臺,整編為陸戰隊第一師第一團,由袁國徵上校擔任師長。我奉令到預幹班受訓,晉升下士
,兩年後晉升中士。之後,陸續受訓、進修。到士官總隊受訓,擔任教育班長;考取陸戰隊軍官班,在海軍士官學校擔任少尉區隊長;回復陸戰隊官科,晉升上尉;擔任士校學生第七中隊中隊長,訓練聯招四期學生;民國六十年,海軍士官學校分成航海學校、輪機學校、通信電子學校及兵器學校。聯招四期學生分發到這四所學校,我也奉令調艦訓部後備軍人訓練中心擔任點召營營長。並在一年後退伍,回家經營雜貨舖。 我未及弱冠即從軍,輾轉待過空軍、陸軍、陸戰隊及海軍四個軍種,也有幸參加古寧頭戰役,此役很血腥,贏得很辛苦,徼幸保住這條命,如今追述,為戰史補充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