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少校退役之榮民李攸心先生,民國16年生,江西萬載人,當時適逢對日抗戰剛結束,國共兩黨關係雖出現短期緩和,但因雙方之間的矛盾,陸續發生軍事衝突,如遼西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等戰役,以致李伯伯心中燃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信念,亦然而然投身軍旅。
軍旅生涯
適逢國共內戰時期,李伯伯原要從老家隻身前往南京準備考大學,於民國35年投筆從戎,投身軍旅報效國家。當時先至陸軍84師新聞工作隊任職,官拜中尉,俟後於山東省濟南市從事守備工作,惟當時長官叛變,爰部隊撤守至上海市,並重新收編為突擊大隊。民國38年間,因陸軍18軍11師需要新聞人員,便奉派至廣州市。俟後部隊調防廣東汕頭,於10月份接獲命令馳援金門,不久便奉命前往大、小嶝島和共軍作戰,並轉進至金門古寧頭守衛。之後便派駐至臺灣本島,擔任海防及新訓等工作至退伍。
憶舊古寧頭大捷
李伯伯提及民國108年10月 22 日至金門參加古寧頭戰役 70 週年紀念活動,要特別感謝新竹榮民服務處派人陪同,爰去年李伯伯也要參加古寧頭戰役 75週年紀念活動,但出發前因身體微恙就無法出席活動。李伯伯憶及當年戰役熱淚盈眶彷彿回到當時情景,李伯伯自述中共於民國38年大嶝島之役勝利後,便欲奪取金門,當時共軍連戰皆捷,氣勢如虹,便派部隊大舉進攻,並於古寧頭附近登陸。期間因共軍人數眾多,以致海岸第一道防線被突破,被佔領了不少地方與設施。李伯伯當時為機關連指導員(為現今之輔導長),與弟兄奉命固守,期間曾接獲敵軍訊息,便與連長、排長等人,加以運用,設計反敵計謀,將敵軍誘騙至四合院後,作好戰鬥部署,以機槍朝門口架設,於共軍進入後猛烈射繫,致敵軍死傷慘重,亦俘虜共軍百餘人,加上共軍狂傲輕敵,在未充分的佈署規劃下,冒然攻打金門,最後經過三晝夜的激烈戰鬥,終於取得古寧頭最終勝利,不但瓦解共軍佔領台灣之美夢,更讓我國軍重振信心,也為台灣基地往後的安定、富足提供了碁石。
獲獎與榮譽
李伯伯自民國35年從軍至60年少校退伍,自豪25年的軍旅生涯,參加不少戰役,期間更於民國47年,獲頒國防部直屬單位第8屆克難戰鬥英雄獎及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親頒之紀念相片。
回首來時路,感觸良多
時光飛逝,李伯伯自述自民國35年從軍至今,轉眼間已經過了70餘年,也從一熱血青年,轉變為垂暮老朽,內心充滿感觸,試想當時大陸情勢巨變,以致自己從大陸一路轉進至臺灣,期間遭逢不少戰役,看到戰爭的無情與可怕,人命可以在一瞬間消失,所以期盼全體國人,可以牢記古寧頭戰役的歷史光榮,繼承刻苦耐勞精神,發揮愛國情操,保衛國家,並珍惜現有的幸福,更期盼兩岸人民能化干戈為玉帛,共同打造安定、和諧、繁榮兩岸生活環境,創造兩岸人民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