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3年12月18日這天,臺北市資深榮民范德昌迎來人生的第100個生日,正式成為百歲人瑞一員。回顧這段生命歷程,從連槍桿都扛不動的娃娃兵,到如今兒孫繞膝,范德昌滿懷感恩,直言幸得多位貴人相助,才能有今日三代同堂的和樂榮景。
出生於福建省建甌縣的平凡家庭,排行老三的范德昌上有兄長、下有弟妹,年方13歲就因家國遭逢戰亂而被迫走上從軍之途。當時尚未發育的矮小身板,甚至還搆不上一把槍桿高,揹不了槍的范德昌,只能勉強扛著大刀、揹著菜盆,隨部隊四處移防遷徙。在那個什麼都不懂的稚嫩年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班長不斷叮囑自己:「緊緊跟在部隊後面走」。
提到菜盆,范德昌軍旅生涯中最有「味道」、也最難忘的趣事莫過於此。那是個物資匱乏的動盪時代,不論老百姓或軍隊,物資條件都十分艱難,每天的軍糧就是糙米配芥菜,正值發育的范德昌總是餓著肚子吃不飽;好不容易熬到農曆春節,盼來了加菜的機會,部隊伙房裡的菜盆卻不夠用了,小個子范德昌於是奉命去附近人家尋幾個菜盆子來裝菜,尋了半天才看見某戶人家門口有個盆子,當即高興地拿回部隊裝菜。不成想,部隊吃飯時卻來了個老太太,操著北方口音氣急敗壞直喊著「要盆」,范德昌本想著吃完飯就把盆子還回去是不打緊的,卻聽班長大罵:這是「尿盆」啊!原來,范德昌誤拿老太太的尿盆充當菜盆,讓大傢伙兒不知該如何繼續吃下去。這段糗事,也因此成為部隊裡流傳的經典趣談。
軍旅生涯初期,范德昌隸屬經濟作戰部隊稅警總團,後又轉調鹽務局,曾隨部隊派駐福建漳州山島,每天的任務就是曬鹽、打魚。民國39年韓戰爆發,當時在蔣中正總統安排下,范德昌差點要被派上戰場去支援前線,所幸後來長官另作調度才逃過一劫。范德昌感慨表示,當時那些被派去參與韓戰的同袍,最終無人生還回國,想到這裡不免唏噓。
民國42年來到臺灣後,范德昌隨軍駐守過馬祖、金門、花蓮、屏東、龍潭等地,期間曾轉調情報局受訓,民國46年轉到野戰特種部隊,完成國防部特種部隊幹部訓練班地面基本及空中跳傘訓練,高度自1000呎到1200呎,包括日間、夜間跳傘,攜帶裝備從徒手跳傘、背包、作戰裝備、全副裝備等類型,跳傘經驗豐富。也正因為擁有跳傘專長,范德昌曾參與八二三炮戰,奉派前往金門空投糧食軍備,在國家危急之際奉獻一己之力。
范德昌於民國65年以陸軍經理兵科上士限齡除役,服役期間獲頒忠勤勳章及寶星獎章。范德昌自述,軍階不高的背後是有原因的。原來,當時范德昌聽聞新竹關西「有個瞎子摸相很厲害」,遂前往一探究竟,不成想竟被嚴正告誡「若在軍隊升遷當官,恐怕性命堪憂」。這樣的預言讓范德昌警惕不已,不敢接受升遷的機會,也曾想過離開部隊卻屢屢受挫,最終在長官襄助下轉調駕駛兵,才得以平安退役。
退伍後的范德昌勤勤勉勉,長期身兼二職,只為撐起家庭經濟重擔。從送報紙、中影文化城停車場收費員、保齡球館經理,再到輔導會轉投資的上海印刷廠分送公文,即便65歲退休後依然退而不休,持續從事大樓管理員工作直到70多歲高齡,才真正開啟退休後的第二人生。
如今,范德昌髮妻已逝去,幸而一雙子女皆十分孝順關心,三代同堂的和樂生活,將范德昌照顧得無微不至,精氣神狀態良好,絲毫不顯羸弱蒼老,還能清楚回憶軍旅生涯中的點滴小事,並與晚輩後進分享所見所聞,讓身處和平世代的我們,得以對當年戰亂所帶來的苦難有更多具體的想像及體認,也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安穩世代。這,不僅是范德昌之福,更是國家社會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