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爸姓周、乳名小黑,生於河北省景洲縣,歷代以農為業,民國三十五年高小沒畢業就當兵了,當時只有十六、七歲,美其名投筆從戎,其實……… ,先後參加黃庄攻堅,消滅第三師,邯城戰、徐蚌會戰,上海保衛戰,整編六十九師九十九旅二九五團三營八連(三十六年連整編人數148經過上海保衛戰,老人就剩兩個了,當中一個就是我家老爸)。祖宗有德,在戎馬生活中,擔任步兵的他,更可說是生死一瞬間,也造就了他知福、惜福的個性。 老爸是一個斯文、顧家努力工作的好老爸,很少談論自己的事,永遠把小孩與老婆擺第一順位,一直到我結婚生子,每每從北部南下,爸爸總是幫我們房間內準備好被子、熱水瓶加滿熱水、留了一盞小燈、電扇先運轉
著、電鍋熱著菜,深怕我們餓著、熱了、渴了….,每每覺得好溫暖! 老爸說在傳統家庭觀念中,老了生活起居都由晚輩伺候,供給好吃的大魚大肉,是謂之享福,而有三個女兒的他,卻認為現代觀念應改變了,老坐著躺著並不是福,應每天要活動,飲食起居能自行打理,且飲食清淡,如此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不要說命苦呀!身體健康才有快樂。 養女防老是沒錯,但是是到了人老不能自理時才是他們照顧的時候,因平常日子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孩子,為生活而忙,假日她們回娘家看看或通電話聊聊,有事需要孩子做的有人回來就可以了。 人老了要自己安排生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放開心胸、不貪不求,凡事不與人計較、不生氣、不煩
惱,去看看大自然吧、好書一本、綠茶一壺、好的電視節目、好音樂就可以享受半天以至一月、一年,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做一個真正有福人。 而高齡有病難免身心退化、沮喪、暴躁,要適時疏導。年青時為國征戰,年老落得一身孑然老兵,照顧他們心理與精神需求是一項重要課題,其實老人心並不難懂,只要多給他一點關心、一點愛。 有人說:『人老了難道真的只剩下吃飯、呼吸兩件事嗎?』老人最容易出現精神問題,失智、憂鬱,疾病引起腦部器質性病變,糖尿病、中風、腦腫瘤,使人行為異常,出現多疑、暴躁傾向,特別注意是老人情緒、精神等層面的重要性,不亞於生理問題,老人心孩子性,上了年紀的人,不時有日暮之嘆,每每於言談間流露對
餘生的鄙視,有時,他們只是渴望慰藉;有時,病痛思親(鄉)情緒波動,把他們看成小孩哄騙、鼓勵,而不必搬出「人生當如何」的大道理,只要多一點關心、一點愛。 很注意自己健康的爸爸,77歲那一年卻不幸得到了惡性膽管癌,樂觀的他於病榻期間他非常堅強的與病魔決鬥,媽媽女兒們也是盡心盡力的照顧,雖然我們未打贏這場仗,但卻很高興在爸往生前能照顧他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從小大家都說我與爸爸最像了,而爸爸將他親手寫的回憶錄手記交給我整理,想留給後世子女一份追思與紀念,而我願截一小部分與大家分享他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