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高小時,國文老師出了一道題目——「我未來的抱負」,讓我們習作。我在文中寫出「長大後要效法文天祥、岳武穆投筆從戎、盡忠報國……﹂的句子,老師特予批註:「有志氣!但先要用功讀書。」由於環境不許可,自相當今日小學六年級的高小畢業後,就輟學了! 民國卅二年間,見到年輕老師和年紀較長的同學,紛紛響應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入了抗戰行列,我卻因條件不足,無緣參與。 卅四年九月,抗戰勝利後,我離家謀生,在一艘商船上任職。卅七年冬,船抵上海,國內戰事爆發,又興起了從軍意念,加入國軍二○七師砲兵營。 來臺後,駐在北投復興崗跑馬場,編入新六軍三三九師一○一六團,接受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軍美
式作戰訓練。 我們先在大坪頂原始森林地,開闢戰技訓練場所;由於物資缺乏,發起了「頭光、背光、腳光」三光運動,在風雨、烈日下訓練半年,派赴馬祖島一年後返臺,再進台北江頭整訓,前後歷經十三周、十七周和廿一周等各階段作戰訓練。 後來部隊大整編,我調離步兵部隊,至南部二軍團運輸群,受汽車駕駛訓練後,擔負運輸勤務。 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期間,為解決戰地軍用物資補給困難,國軍向美軍借用兩棲運補裝備,成立水陸駁運車大隊,我也奉令加入,並由美軍協訓後赴金門,負責從大金門運補作戰物資到小金門。 駐在金門服務期間,結識了戰地姑娘許錦(糸秀)女士;五十年元旦結婚,生子後,榮獲推薦以優秀士官晉升
軍官,長官同袍祝賀為「三喜臨門」。往後按計畫,每隔三年生一子,共生三男一女,惟因待遇菲薄,苦了內子,她卻從未在我面前喊過一聲苦;忙完家務,還做些鉤毛衣、縫手套等家庭副業,貼補家用。 可喜的是,孩子們都很爭氣,「大雞帶小雞」平安成長,幫家裡不少忙。尤其,長子裕軍聽從我鼓勵,高中畢業即考取中正理工學院,在長官們的愛護下服役至今;並鼓勵我的長孫學文,國小一畢業便考進中正預校,現已高三,將選讀海軍官校繼續深造。 小時聽四川老家長輩們流傳:「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我始終不贊同,如今我們更以「三代軍人世家」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