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卅六年秋天,我們駐在湖北省咸寧縣的青年軍二○五師,奉令接防臺灣。 由於青年軍紀律優良,成員均知識分子,教育程度高,臺灣同胞聽說有「好」部隊要調來換防,都喜出望外。 部隊從廣州搭乘登陸艇來到高雄港上岸時,官兵精神抖擻,服裝筆挺,儀態端莊,踏著整齊的步伐,在柏油路上行進;街道兩旁鞭炮聲響徹雲霄,歡呼之聲不絕於耳,有如凱旋盛況! 我們進駐前鎮營區,接受孫立人將軍的新軍訓練,每天打著赤膊,戴著錐形斗笠,在艷陽下操演;每天早晨跑五千公尺,單槓起碼得舉腿上,木馬要併腿跳(因在前綁了兩把刺刀,張腿跳不過),爬竿要開腿上。另外,要受各類高難度戰技訓練。官兵鍛鍊得身手敏捷、體魄健壯。當年我
在六○二團三營八連擔任六○迫砲排上士砲長,經此操練紮下的根基,至今八旬之齡,還能伏地挺身、仰臥起坐。 青年軍注重體能和戰技錘鍊,更重視革命軍人氣質培養。軍中有「開明專制,絕對服從﹂的矛盾說法,但青年軍確實做到民主開明作風,官兵互動良好。某些方面,士兵也可指陳軍官之誤;雖然階級分明,大伙兒卻合作無間。官兵特別愛護團體榮譽,認為軍人代表國家,假日外出,仍是二人併列,三人成行;車上讓座老弱婦孺,路遇上坡的送貨人力拉車,便趕忙從後面幫忙推。地方民眾看在眼裡、敬在心裡,常向官兵微笑、打招呼,經過百姓家門,常聽到親切的臺語「請坐」聲! 農忙時節,官兵組隊下田,協助農家插秧、割稻,或打掃公共環境
。有時到學校參觀,老師和學生都向官兵鞠躬、行禮,令人感動。 最難忘民國卅六年的農曆大年夜,里長們來到營區請「阿兵哥」到家裡過年,我們連上官兵,盛情難卻,除值勤人員外,幾乎淨空。官兵們有如被里長「強邀」一般,三三兩兩、化整為零地安排到各戶里民家中過年去了。席間,他們感慨地說:「你們要是早點來就好了!」 軍愛民、民敬軍,軍民本是一家人,「良兵為良民楷模,良民為良兵基礎」,青年軍獲民眾肯定,社會更安定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