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傑爺爺,民國11年出生、現年100歲,102年入住於白河榮譽國民之家。古錐的劉傑爺爺,每天有閱讀書報的習慣,並於每日早餐飯後,總是推著輔助椅,至牌藝間,切搓麻將、活絡思維,平日看看書報、打打麻將,早已成為他的每日例行活動,榮家生活十分愜意。高齡100歲了,除了不間斷、持之以恆的舒壓醒腦外,他更保有一顆開朗的心,「隨處得安」是他的人生觀,讓他長壽及健康。
劉爺爺回憶往事,大陸湖北省襄陽縣是他的家鄉,上有一個長姊、一個兄長、下有二個弟弟、三個妹妹,在18歲毛頭小子時期,有感於日本侵華,時局不靖而投筆從戎,隨著部隊四處轉進,出征中緬印戰區,從收復緬北、騰衝、龍陵、德宏,直至民國39年隨著國軍轉進寶島台灣,沒有過過什麼安定的日子。如今頭髮斑白,一世紀的歲月,在臉上留下了刻痕。回憶起過往的經歷,有心酸、有驕傲。
劉爺爺雖然困苦無法就學,但勤奮好學,在部隊中自學識字,投身在軍旅中,直到55歲從軍中退伍,人生的精華37年都投身在軍旅中。退休後的他,仍勤勞、肯吃苦,曾從事飼養雞禽、做生意、保全等工作,但身無一計專長,單靠一份薄薄退休俸,實在不足以維持生計,且自認沒有條件安家,所以不敢與異性論婚嫁!並於民國57年曾入住本家,惟年齡尚輕為了生計,又離開榮家至遊樂場當售票員,隨著年紀漸大,自己本身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被照顧,再於102年民間職務退休後入住本家,由榮家負責照料劉傑爺爺日常起居,又與白河榮民之家搭起不解之緣。
劉爺爺跟一般老兵一樣,早年來台舉目無親,生活看似簡單平凡,但箇中的辛苦自知。民國76年政府開放探親,回到故鄉時,母親已亡故,重新翻修亡母的墓地,並每日至墓地陪伴亡母、與亡母當年話,直至3個月後才返台。
劉爺爺看著我說:「你們是最幸福的一代了,既沒有戰爭,生活又富裕,要好好珍惜啊!不像我,這輩子最精華的時間卻碰上了戰亂和逃難,我這一代吃的苦實在是太多了!」劉爺爺來到白河榮民之家,發現這裡除了環境優美,非常適合養老,醫療及伙食都有專人照護,還有許多朋友,可以聊聊天、打打牌,說著屬於這一代人的共通話題,頤養晚年。白河榮民之家佔地寬廣,素有「花園榮家」之美譽,家區居住環境美化,設有多處住民休憩、散心場所。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英雄們都會老去,或許他們也謙虛認為自己不能算是英雄,卻在老去的時候逐漸淡忘他們。他們的故事,也許只是一個大時代中的小故事,但平凡中我們看見生命的韌性,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