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忠伯伯民國十六年生於安徽省南陵縣大地主家庭,家境富甲一方,家中兄弟姊妹排行老大,在那個戰爭動盪的時代,家鄉反而平靜而過著幸福的日子,本以為可以就此過著安穩的日子,誰知十五歲那年日軍進犯,戰爭逼臨到了家鄉,局勢混亂,年紀輕輕被父母催著成婚,提前和未婚妻成親,兩個孩子陸續出生,惟戰爭方殷,家裡又有諸多男丁,其20歲應徵召加入當時國軍第13軍。
入伍經簡短訓練,即跟著13軍北上到了哈爾濱作戰,那是伯伯第一次真正進入戰場,東北的冬天冷得讓人受不了,零下幾十度,他身上只有一件大衣,白天穿著打仗,晚上就鋪在雪地上當被蓋,睡一覺起來,那件大衣都結成冰,硬得像鐵板,那種冷是會凍進骨頭裡的,更糟的是敵軍白天不動,晚上才出來偷襲,他們得打起十二萬分辛苦,小心應對,並隨國軍四處參與戰爭,諸多戰役已忘了地名,在參與長沙會戰的時候,部隊被困在裡面十幾天,完全斷糧,沒有吃的,沒有喝的,到處都是屍體,他說那時候已經麻木了,看著死人不再害怕,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我要活下去,活著回家鄉看妻小。」當時餓到受不了,甚至用鋼盔接自己的尿來喝,只為了撐過每
抗戰勝利後,原以為可以復員,回家鄉跟家人過生活,但國共戰爭開始,沒有回家鄉,而是跟著原部隊跟共產黨作戰,可惜當時國軍屢戰屢敗,戰線一路往南撤,哈爾濱、唐山、葫蘆島、長沙,最後撤到海南島,每打一仗,身邊的人就少一點,走到哪裡,都是疲憊和傷亡。
在海南島又遇上五指山的戰役,那裡是熱帶密林山地,共軍熟門熟路,他們根本攻不進去,山裡多的是螞蝗,走幾步就一身都是血,後來又被夾擊,彈盡糧絕,靠著友軍的火力打出一個缺口,他們才逃到海邊,登上國軍接應的登陸艇,隨軍撤退到台灣才勉強保命。
來到台灣後,從基隆港上岸後被整編到32軍,隨後因為射擊技術好,被選進總統侍衛隊,在士林官邸當老總統侍衛,直到退伍後,轉行到新竹尖石礦場挖煤。伯伯回憶說那十年是最辛苦的時候,每天和石頭、煤灰打交道,全靠雙手賺錢存錢,但也就是靠著這份堅持,他在退伍後重新站穩腳步,娶妻、生子,開始過著人生的新生活。
多年後,他有機會回到故鄉,看見當年從軍離開而未再見過的兒子已經成家立業,那一刻,他心裡百感交集,多年漂泊,終於還能和血脈團圓,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