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家也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沒地方去、也沒事情做,我想倒不如自己創業、闖天下去!」
楊文俊1930年生於福建福州,由於母親早逝、父親在參議會擔任公務員,無暇管教九個孩子,排行老八的楊文俊,從小就調皮貪玩,父親乾脆就讓他跟著師傅學習少林拳,打下了功夫底子。
抗日戰爭爆發後,就讀小五的楊文俊被迫輟學,整天四處遊蕩,後來他在街頭看到有人邊表演武術邊賣膏藥,年紀輕輕的他,在沒有告知家人的情況下,便離開了家、跟著師傅行走江湖。
「賣膏藥我就負責打鑼,等人潮聚集後,我們就開始打少林拳,打完後開始賣膏藥,就這樣每天有吃有喝,賺得不少、日子也過得挺熱鬧的。」楊文俊說
19歲時,楊文俊看到國軍在招募駕駛和通訊人員,受訓六個月還有薪水拿,好奇心趨使下,他與同門師兄弟一起報名,沒料到晚上才登船,天一亮就到了基隆,莫名奇妙來了臺灣。
「他把我們載到屏東大武營,一個禮拜後就拿軍裝給我們穿,我們這一批小孩有300多人,大家都抗議啊,但後來也沒辦法,軍人拿著槍、子彈上膛了,對我們說『再講 我打死你喔』。」
後來,楊文俊分別接受了通訊及駕駛訓練,並在1950年輪調金門,當時,兩岸情勢緊張,動不動就有砲火攻擊,擔任駕駛班班長的楊文俊,常常得開車載送長官,還要同時管理12台車,身手矯健的他,因而練就了高超的駕駛技術。
「營長很會笑我,他說我個頭小、車子那麼大,每次開過來就好像沒人在駕駛一樣,好天氣的話,對岸的共軍看得到我們,因為我開車嘛,容易成為目標,所以我會聽聲音來辨別,如果離很遠的話我就不管它啦,如果很近的話,吉普車一丟,我就跳到河溝裡去了!」楊文俊回憶
1971年,41歲的楊文俊申請退伍,並轉做地毯的鋪設生意,由於技術好,很快就做出口碑當上老闆,卻沒想到,表哥在這時病危,臨走前把自己的妻小託付給他,楊文俊因此娶了表嫂、並陸續養育六名子女,為了應付一家八口的開銷,他拚命賺錢,供孩子們念書,只是生活安定同時,位於福州的老家卻已經支離破碎。
「我當年離家後,父親沒有多問,只知道我不見了,哥哥們後來也遭到共產黨鬥爭,所以我在臺灣做地毯賺了很多錢,都寄回去老家,那時候大陸很窮苦嘛。」
80歲時,楊文俊與第一任太太離婚,兩年後梅開二度,與上海籍的太太再婚,儘管兩人相差22歲,但感情融洽,孩子們也時常來探望。如今94歲,楊文俊回顧人生,覺得一路走來始終靠自己闖天下,他感到自豪。
「人的命運是擺定的,應該走哪條路就會走哪條路,不要去怨恨,人要認命,靠自己克服困難,才能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