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榮民文化訊息
榮民文化訊息
有感人故事分享嗎?趕快投稿吧

榮民文化訊息

有感人故事分享嗎?趕快投稿吧
:::
:::

1942‧緬甸‧仁安羌 遠征軍以寡擊眾 保住抗日輸血道

中國遠征軍是一九四二年至四五年國軍抗日最艱難時期,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和打通援華物資運輸線,而派至滇緬印戰場的抗日部隊,是中國與盟軍直接軍事合作的典型。 一九四二年初,日軍席捲東南亞,長驅直入緬甸,企圖與納粹德軍會師中東,二月十六日仰光告急,為保衛中國唯一對外補給線,協同英軍阻擊日軍侵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第五軍、第六軍及第六十六軍合編為中國遠征軍,大規模開赴緬甸。 位於緬甸中西部的仁安羌 (Yenangyaung)在緬語意為「油河」,戰略地位重要,蘊藏豐富石油資源,成為日軍侵緬的必爭之地。 一九四二年四月,入緬英軍總指揮史林姆將軍( Williams J. Slim)下令破壞仁
安羌油田,日占領油田企圖破滅,此時英緬軍第一師節節敗退,以手寫諭令希望當時正在曼德勒城清理防務的六十六軍下新卅八師第一一三團團長劉放吾帶團趕來接防並掩護其撤退。 四月十六日日軍在仁安羌北屯岡(Twingon)建路障,也在平墻河雙線封鎖,英緬軍無法接近水源所在的平墻河,飲水供應中斷,戰況緊迫,英緬師完全崩潰。 劉放吾接獲師部命令,率全團官兵向平墻河挺進,同時派副團長曾琪隨英軍赴平墻河北岸偵察敵情、地形,並曾記下當時作戰情況:從十七日至十九日與一一三團與日軍鏖戰四天三夜,八百多兵力折損二○二人,其中第三營營長張琦壯烈成仁。 十九日午後二時許,一一三團占領五○一高地,擊潰油田區之敵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