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榮民文化訊息
榮民文化訊息
有感人故事分享嗎?趕快投稿吧

榮民文化訊息

有感人故事分享嗎?趕快投稿吧
:::
:::

劉放吾率軍救英…真相藏了半世紀

中國遠征軍一一三團以寡敵眾在仁安羌為英緬軍解圍,是清朝中葉以後中國在境外第一次挫敗日本軍隊,對抗日窮途末路的提升國軍士氣、盟軍對中國戰力的評估,都有正面的重大意義。 戰功絕口不提 退伍賣煤球 如此重要的戰役,歷史真相卻因英、中兩地不同的主客觀因素,被隱藏了半世紀。即至今日,英文維基百科打入Battle of Yenangyaung(仁安羌戰役),率中國遠征軍一一三團入緬,救出英軍七千人及數百美傳教士、記者的主將功臣,寫的仍是新第卅八師師長孫立人,對實際領兵作戰的一一三團團長劉放吾,隻字未提。劉偉民細心保存著父親當年擊潰日軍搶下的一面日軍旗、日記及一封入緬英軍總指揮史林姆將軍致父親的英文請援
手令;學工程的他,相信證據會說話,廣蒐仁安羌戰史資料,目的只有一個:讓父親劉放吾和父親的子弟兵功勳,能寫入青史。新卅八師師長孫立人姪孫克剛在一九四六年寫「緬甸蕩寇誌」,是第一部記述仁安羌大捷的書,但書中不僅對戰況時地的記述諸多錯誤,對運籌帷幄的劉放吾亦隻字未提;而後引述者以訛傳訛。劉放吾身為孫立人下屬,只知服從上級,不對外界道聽塗說多做解釋。而後孫立人遭蔣介石軟禁,劉從此更絕口不提過去戰功,退伍後賣煤球維生。在戰爭史料方面,由於當年仁安羌戰後,部隊忙轉進撤退,中方僅有一分關於劉放吾解放英軍之戰報,卻也因戰報遺留南京封存多年。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史料出土加上老兵現身說法,真相漸漸浮出。 大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