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7年,國共內戰戰況處於白熱化階段,家住河北省雄縣世代務農的楊小崗伯伯,當時才20歲就被國軍捉去當兵,納編至國民革命軍傅作義部隊第35軍,民國38年農曆春節期間,部隊於張家口與共軍會戰,戰況慘烈,國軍節節敗退,最後於戰役中被共軍所俘。
民國39年,韓戰爆發,命運乖舛,又被以「中國人民志願軍」之名送往韓國參加抗美戰爭,作戰期間又被美軍所俘,終於民國42年共軍與美軍達成了「韓境停戰協定」,最後決定當上「韓戰反共義士」並於胸口刺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以明志,選擇投奔復興基地-「臺灣」,民國43年於仁川港登上軍艦,經歷輾轉,不知過了多少日夜,最終抵達基隆港,踏上自由的臺灣土地,隨後被調派至楊梅高山頂營區及屏東大武營區,並經歷了民國47年之823砲戰,於民國60年於澎湖退下軍裝,民國93年入住岡山榮家,平安度過餘生。在經歷了部隊長年兵荒馬亂、戰爭洗禮
,隨軍輾轉遷徙並入住榮家頤養,身邊唯一陪伴的僅剩下這一只老皮箱。
現放置於本家家史館之老皮箱(長60公分、寬34公分、高20公分),幾經風霜,並陪伴著楊伯伯從漂流到紮根,歷經數十年之寒暑交替,斑駁之外皮及斷裂之扣件,似乎訴說著當年陪伴著主人攻苦茹酸及長途跋涉之艱辛,如今主人已經不在了,它卻留下來見證這段大時代下可歌可泣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