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畢業以後,我面臨一個很難的選擇。那時在抗戰期間,大家同仇敵愾,報仇之心特別盛,那時候的我,因為父親是工程師,就一心想做工程師,再加上聽到幾位前輩講到兵工廠的工作,更使我非常地嚮往,所以我就考了軍政部兵工學校大學部,那時候這學校因俞大維接了兵工署署長,剛由兵工專門學校,改為兵工學校大學部。我進入這個大學部的第六期,學系名叫造兵,兵器製造,我在那裡唸了5年,這個學校的制度就是5年。這5年裡有半年的軍事入伍,有4年的大學課程,最後半年是兵工廠實習及畢業論文的撰寫,所以比別的學校多一年,是5年。 這5年很難熬,因為我們有兩個系,一個造兵系,一個應用化學系(原本叫火藥系
,後來覺得火藥殺氣太重,所以變成造兵系與應用化學系),因為俞大維先生是個天才兒童,他認為你們這些年輕人都應該跟他一樣,一唸就會,所以他要求前兩年,要把這兩系前3年的一般課程唸完。 那時人家一學期16到18個禮拜,我們有20個禮拜以上,但是課還擠不下去。那個時候俞大維先生還說凡是與數理化有關,與外國語有關的課,一門不及格就留級。我們算算,幾乎沒有不是數理化與外國語的課,除了一門國文課以外,其他都是。 我們進這個學校的時候,造兵系60個人,應用化學系40個人,錄取了100人,報到時有9個人一聽要受軍事訓練,跑了,不唸了,所以只有91個人進去。這91個人經過俞大維先生的這個訓練,一門不及格就留級
,所以我們這一班我是第六期,我們班上有到第八期才畢業的,中間還有8個人抗戰期間營養不良,肺病吐血。結果我們到了畢業的時候,91個進去,5年以後只有50個人畢業─造兵系36個人,化學系14個人。 別人一聽化學系就是以炸藥火藥為主,有點怕這個行道,所以50個人畢業,我們說我們是千錘百鍊,但是也是死裡逃生,很不容易啊!所以畢業以後,我就被兵工署派到21兵工廠(金陵兵工廠)。 沒有多久,俞大維先生就重視到要對部隊的服務,所以派了一批的年輕兵工技術軍官,去研習野戰的兵工勤務,戰地修護,零件補給等等,很苦。我在昆明、貴陽這一帶地區,工作了1年多,到抗戰勝利,然後復員到南京,復員以前被派到越南,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