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香阿姨民國24年5月24日出生於屏東萬巒,5歲時,父親意外亡故,母親也因悲傷過度,在梅香6歲時離世,從此,小梅香即入住叔叔家,惟嬸嬸是一位傳統守舊的女性,在梅香到入學年齡時,嬸嬸就主張:「女人不用讀書!反正遲早也是嫁人,是潑出去的水!」男尊女卑的觀念根深蒂固,幸獲叔叔支持而得以進入小學就讀。
來到紡織廠工作的梅香仍對求學渴望不減,故積極存錢為求學鋪路,適有救國團人員來到紡織廠宣傳救國團開課的資訊,一聽到有機會學習,梅香奮不顧身地表示有意願參加。隨後與紡織廠的幾位女工一同參觀了救國團的環境和課程內容,梅香心想:「天啊!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學習環境,我要把握這個機會好好學習!」民國41年起,梅香參與著救國團高中夜間部的各項課程,在半工半讀中,捉住每一個自我成長的機會,而她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更是打動救國團的成員,對於梅香的努力,他們有目共睹,給予肯定,並在民國42年間獲救國團推薦參加高中生演講比賽,獲得了第二名的佳績,在救國團桃園縣支隊第一大隊慶祝成立一週年紀念會上接受頒獎表揚
民國43年,梅香結束高中部的課程,初入社會的她,決定到台北闖蕩,於是她到仲介所尋找工作機會,仲介所安排梅香擔任家庭幫傭乙職,偶然一次梅香幫雇主到市場買菜時,遇到一位帶著外國小孩的保母,於是上前與他們攀談,才得知原來這位臺灣保母都是用英文與孩子溝通,梅香感嘆外語的重要性,利用工作之餘到書店翻閱外語書籍學習英文,也在找尋的過程中,發現了中國結手工藝書籍,從此,梅香開啟對英文及手工藝的學習。梅香笑著說,當時每天從雇主家下班後,都會到書店報到,同一本書今天看到哪邊,就自己記起來,明天再來繼續閱讀,就這樣日復一日,梅香自學了一點英文基礎,雖然沒辦法用英文溝通,但她能看懂簡單的英文書寫,在她的
努力不倦的學習下,因緣際會於民國63年6月透過美國陸軍技術團人事室介紹,梅香轉至美國大使館官員家中擔任保母乙職,當時的梅香仍無法使用英文對話,所以總會隨身帶著一本英文字典,若需要與外國人交談時,她會請對方將英文書寫在紙上,看不懂的單字趕緊翻開字典查閱,而在與外國人互動的過程中,梅香也漸漸能使用英文與外國人自在的對話。民國68年中美斷交,美國大使館官員離開台灣,梅香也結束在其家庭擔任保母的工作。民國70年,梅香到台南永康的陸軍第八零四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工作,工作期間勤勤懇懇,受到上司的肯定,惟因為家人身體狀況不佳
,梅香在民國75年離職,在家中相夫教子,轉為全職家庭主婦。
用心照料家庭的梅香,也不忘自己熱愛手工藝的興趣,在閒暇之餘,她會製作中國結飾品、鋁絲發財樹等手工藝品,篤信佛教的梅香,每年會將這些手工藝品送給佛光山岡山講堂作為義賣,這些作品總是受到許多稱讚,恰巧有次有位購買人是高雄市立楠梓高中的志工家長,看見梅香製作的中國結飾品相當喜愛,便透過佛光山聯繫到梅香,詢問是否有意願到學校擔任中國結技藝授課老師,梅香也欣然答應,經過家長向學校引薦,民國94年,梅香開始擔任楠梓高中志工家長學習課程中「中國結技藝班」的外聘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結識許多對中國結充滿興趣的朋友。
梅香說:「過去傳統社會的思想,充斥著『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因此常忽略了女性的受教權,我常與人分享我的經歷,希望藉由我的故事,鼓勵大家要勇敢證明自己的價值。」梅香用行動,打破過去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勇敢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像她的名字一般,如同寒冬的「梅」花綻放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