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仙登,民國25年3月12日生,宜蘭人,38年國共內戰末期,共軍渡江,國民黨軍節節敗退,為掩護60萬大軍撤退渡海,軍統局吸收江浙閩粵地區地方志士編組反共游擊部隊,從事敵後突擊任務,也就是我們說的反共救國軍,父親就是反共救國軍的一員,後來父親跟著政府撤退來臺,當時我年紀還小也跟著父親一起撤退來臺,戰爭結束後就在宜蘭定居,47年3月入伍後,受了4個月的軍事訓練,被送往高雄碼頭準備坐船前往金門服役,當時等了3天都沒船,又改由從基隆搭船到金門,當時約7月份,到金門報到後約1個多月就遇到砲戰,記得砲擊當天傍晚約5點多,我正在井邊準備洗澡,才剛脫完上半身下半身還沒脫就聽到砲擊聲劃破天際,接著砲彈就如雨般轟隆隆而下。
我當時是在41師師部衛生連服役,砲戰期間總共參與2次救護任務,當時所有人都處於待命狀態,只要救護車一到下完傷患就馬上換下一批救護人員上車接續救援任務,當時聽到長官呼叫我的名字就馬上上車,在砲火當中進行搶救,過程中救護車不敢開在大路上,因為道路是敵軍砲擊的目標之一,所以只敢在地瓜田裡走,也不敢開大燈,即使坐在車上也不敢坐在位子上,只能蹲在位子底下前往救援,被砲彈炸傷的傷兵不斷後送,救援任務都來不及,砲戰很密集的打了10天左右,之後停戰,上級趕緊由臺灣運補物資到金門,再由各單位派車統一到太武山領取,當時作戰的物資十分缺乏,且每次空投物資投送任務總是伴隨在砲擊中進行,在物資缺乏的狀況下,上級還是設法讓我們感受過節的氣氛,記得當時中秋節每人還分到半個月餅,讓人倍感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