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馬德正,民國20年生,山東安邱人,家中排行老大,有一個弟弟,由於家鄉四面環海,喜愛大海的感覺,自幼立志投效軍旅要做個保家衛國的海軍成員。16歲時離鄉背井前往青島,考上青島海軍學校,設航海、輪機專業,招收高中生,學制三年,其中實習一年。課程設置有國文、英文、數學、化學、測量、船藝、魚(水)雷、槍炮、通信、陸戰、航海、天文、氣象、蒸汽機、內燃機、鍋爐學、造船學和電機學等,必須完成學科術科教育訓練;民國38年隨軍來台服務左營海軍官校,完訓畢業後始正式成為海軍。
1950年期間派往美國兩次,接受第一代驅逐艦的教育訓練、歷經一年半時間。在1954年2月26日班森號(洛陽號驅逐艦,舷號:DD-14的前身,是中華民國海軍第一代洛陽號)及希拉蕊•P•瓊斯號驅逐艦(漢陽號)在南卡羅來納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在顧維鈞大使、查理士敦市市長摩里遜等中美兩國海軍官員和外交官員見證下,在50分鐘的儀式中,洛陽艦及漢陽艦正式移交中華民國海軍,兩艦係在185號公共法案下借給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共同防衛援助方案的一部份,以加強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力量。戰後船隻也有至日本接受賠償的維修。之前的戰役可多了,當時陸軍在陸地上抗戰,共軍的海軍是用軍艦包圍整個台灣,我們海軍勢必要保
家衛國迎戰。這都是60年前的事,當年的金門是後防,是最後一道防線,而現在金門變前防了,原先的舟山群島、雷州半島、海南島都被中國接收,因此金門被迫為前防就是這個原因。
在洛陽號驅逐艦鎮守臺灣南部、北部、馬祖、金門,還到舟山群島、雷舟半島等外島。當時海軍是不拿槍作戰,都是以砲互打,之前收訊機的訊號很慢,滴答…滴答…,無法像現今科技能馬上偵測敵軍位置。砲彈又長又重,約25至30公斤,會從彈藥庫以升降機將砲彈運至炮台,先由兩人搬運,最後再由裝彈手推進炮管。當時透過雷達和聲納,一是對空中、一是對海底的,當時軍戰機經常迅雷不及掩耳展開轟炸,我們24小時緊繃神經、毫無鬆懈之刻,隨時以空砲彈迎擊。艦上一隻砲以6人為一隊編制,有旋轉手、瞄準手、運彈手及裝彈手。當時大砲都得靠人力旋轉始能運作,擔任旋轉手的我就是負責旋轉大砲,讓瞄準手能對準敵船,就等耳機另一頭指揮艙
的司令官一聲令下就擊發,當下親看敵軍船隻被我們的砲彈擊中炸出一個洞,就如釋重負,共軍轟炸我軍回擊、來來回回,戰況相當慘烈。
61年下士退伍,至基隆投靠學長借宿,於海大完成船員訓練後,從事商船船員工作近9年、跑遍世界各國,存了筆積蓄,結束長期在海上漂泊日子,於左營地區開了一家「正大五金行」,專門零售造船配件五金,36歲在台結婚,育有一對子女,妻與子已病故。88歲時住進榮家,女兒雖遠嫁宜蘭,貼心孝順,天天電話關心、寄送保健食品、從未間斷。去(112)年11月參加榮家敦睦艦隊參訪活動,蹣跚費力地登上艦艇時,腦海浮現60年前在艦上戰鬥的一幕幕畫面,當時悲苦如海浪一波波湧入心頭,經歷過戰爭戰火的殘酷,勉勵年輕一輩要珍惜現有平安的生活
,致力奉獻社會公益。期許世界和平,子子孫孫永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