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0年 3月24日由泰國金邊機場直接到臺灣屏東。我們人數約有5000多人。在屏東住了一夜之後,隔天25日就全部遷移到臺中的成功嶺去。在成功嶺前後共居住了 100天。最初的兩個星期大多是由陸海空與國防部各單位為我們舉辦歡迎晚會。之後經國先生,當時擔任輔導會主委,派了兩位中將來與我們座談訪問。並告知我說因國家經費不足,無法補助大家只能先安置大家去從事農業開墾。最後達成三個方案,就是「現役、義民、假退役」,並整編成三個隊。第一隊是義民大隊,安置在屏東、壽亭、松崗;第二隊為空降部隊,安置在桃園龍潭;第三隊為士官隊,安置在屏東。每一隊伍只要整編完了,就離開成功嶺,前往屏東
、高雄、南投等地。屏東、高雄那邊共有 7個村,士官設3個村,就是大同農場,現在已改名為屏東農場;軍官有家眷的設一個村,名叫信國;軍官無眷的設一個村,叫做忠精;士官長有家眷的設在定遠一個村、遺眷設在成功一個村。而我們南投清境這邊則設立壽亭、松崗兩個村。 在成功嶺休息 100天,訓練兩個禮拜後,派我當指揮官。民國50年12月28日進場,政府輔導3年,輔導伙食頭1年300塊、第2年200塊、第3年100塊 。3年之後就自給自足。3年以後,我就開始自己種菜。本來我們是50年上來的,所以變成是54年1月1日才正式退伍。松崗有31戶、以前壽亭有48戶
,住了10年以後就遷移到定遠22戶。本來松崗只有31戶,後來兩位老人家去逝後,那個太太就空在那邊,要壽亭這邊兩戶補上去。所以目前壽亭有24戶、定遠22戶。安置於南投的義民,最初是先被送到埔里鎮上去居住。我們住在埔里國校、與南光國校,當時大概是在民國50年 7月,住了好幾個月。那時候,家眷均住在埔里,其餘男性則派公差,上山到松崗及壽亭那邊來幫忙興建房舍。大概是兩個禮拜輪替一次,一次一班,一班有35人。來此在剛整地的時候,公車只能做到有路的地骯,然後就開始砍樹開路、整地,晚上休息都用馬籠懸吊在樹上,地上則灑上石灰。沒有出公差的義民與家屬們,則都住在埔里鎮上的埔里國小與南光國小裡,那年(民國50年)
夏天還遇到颱風。配土地原則是家長為男 7 分、太太3.5分。小孩的,小口的1.8分(10歲左右)、中口2分(15歲以上)、大口的3.5分。這邊沒有水,種菜一切要靠天,開墾出來後種植高麗菜,利用開墾出來的雜草來燒成草木灰來做雞肥。一個月之後,才知道我們自己作出的肥料沒有這麼肥。結果以後曉得要用 5號肥料啦。到現在還是靠天。種了以後,農場會給我們農民執照。我們一天去自己田園種菜,來回就要半了。我的菜地在這附近,房子的前面。土地種類分菜地、甲地、乙地、丙地共4 種,要自己去開墾。進駐後,隔年民國51年開始徹良分發土地。當時土地的類型又區分有菜地、甲地、乙地、丙地,其中菜地是位在村裡且較為平整的土地,
甲地是村子周圍 300公尺的土地,乙地則是36林班地,丙地是位在雲龍橋附近。我家後來分到的是菜地 1分、甲地2.2分、乙地5.5分、丙地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