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淦先生接下先總統 蔣公的期許,籌組輔導會,訂定組織章程,研訂安置計畫與工作方案,相繼規劃輔導會就業、就養等項目。身兼臺灣省主席的嚴家淦主任委員向臺灣銀行借款新臺幣五百萬元作為開辦會務所需費用,正說明輔導會草創初期之艱困。爾後,在美援有限撥款與經費編配下,他扮演起輔導會的開路先鋒,積極突破撥款限制,努力爭取美援四千二百萬元美元作為安置榮民就業、就醫與就養等各項費用
,並透過臺灣省政府衛生、建設廳等單位謹慎規劃,以求資源有效利用。 嚴家淦主任委員於任內首先從民國43年接收國防部總政治部所屬6所大同農場,又新增6所農場,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使6千名退役官兵投入農墾工作,此舉可說是開創安置退除役官兵就業之先例。此外,由臺灣省建設廳代管國軍退除役官兵建設工程總隊管理處(榮工處前身),設立5個建設工程總隊與一個獨立工程大隊,協助退除役官兵學習工程建設。除此之外,在他協調、規劃之下,本會於民國44年接管國防部10所醫療機構,擴充為今日竹東、埔里、嘉義、玉里等榮民醫院等院,並著手籌設臺北榮民總醫院,照顧當時19,837員退除役病患官兵。 嚴家淦主任委員上任後
短短兩年內便順利安置當時絕大部份的退除役官兵,其積極努力、迅速有效率的工作成果,可說是成功奠定了輔導會發展的基礎。 在梁朝選先生的回憶中, 嚴家淦主任委員雖然身兼數職,惟一但輔導會公事送到面前,皆優先處理該項業務。而他以流利的語文能力與果決明快的決策能力,與國內外相關單位充分溝通時,往往能為輔導會爭取到最佳的立基點。他思索輔導會事務之際,總不忘請示長官或諮詢重要幹部,並輔以豐沛之經驗作為決策考量。他如此實事求是,積極有效的領導風範,成了日後引領輔導會不斷精進的精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