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榮民聯繫 策辦系列聯誼活動 張先生因業務督導關係,與榮民有全面性的接觸,工作範圍包含就學、就業、就醫、就養與服務照顧……等事宜。 許主任委員任內,為提升輔導工作績效,並加強與榮民(眷)的溝通聯繫,開始策辦系列活動。張先生依性質將之區分為兩個層次。第1個層次為學術研究性質:輔導會不定期的廣邀學者專家舉辦專題演講及學術座談會,諮詢學者專家對輔導工作的興革意見,做為日後制訂政策的參據。 另1個層次則為聯誼性質, 輔導會為對從事各行各業的榮 民展開多角聯繫,期藉綿密的 聯絡網,瞭解袍澤心聲,提供 適切的服務,先後策辦各種聯 誼、訪慰活動,張先生均積極
參與。當時曾舉辦的活動計有 :將官聯誼、新退校級榮民聯誼、轉業國民中、小學教師聯誼、就讀大專院校榮民子女聯誼、榮民大廈管理員及計程車駕駛員聯誼、榮民子女現任大專高中教師聯誼等活動。 淬勵榮民第二代 繼承光榮傳統 為使第二代榮民深切了解其父兄過去為保衛國家,冒險犯難,投身軍旅,犧牲奉獻的愛國情操及對國家堅貞不移的志節,輔導會多次規劃辦理榮民第二代參訪金門戰地等活動,期使榮民子女藉由參觀戰地政經建設,遙想當年在硝煙砲火中,父兄們的身影,激起他們淬勵奮發的決心,繼承父兄輩的光榮傳統,竭智盡忠,報效國家,並對輔導工作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及認同。 事實上,歷任主任委員對 榮民子女的培育
工作均甚為 重視,不遺餘力地推動。由 於多數榮民子女的家境多甚 簡約,甚至可說是非常清苦 ,也因此激發他們用功讀書 、奮發向上的決心,其中有 成就的不在少數!如臺中市 長胡自強、桃園縣長朱立倫 、臺北縣長周錫瑋、立法委員朱鳳芝、潘維剛、盧秀燕等人都是榮民子女,歷經數次選舉,因個人優秀的條件,衝破重圍,陸續當選省議員或立法委員等民意代表,為民喉舌,甚至當選民選縣、市長,表現優異。因俱為榮民子女,故對榮民權益的爭取總是視為己任,全力以赴,藉由這些傑出榮民子女的努力問政,在國會中已成為支持輔導會及照顧榮民的一股力量。 一步一腳印訪視榮民(眷) 張先生經常陪同許主任委員
到各地訪視榮民,深入瞭解榮民需求,這樣的作法尤受偏遠地區貧苦榮民的歡迎,就連位居花蓮西寶農場附近蓮花池的竹村、梅村等窮鄉僻壤都有他們的足跡。在那段時期,張先生與第一處曹建中處長及榮光周刊一行數人跟隨許主任委員利用周末假日進行訪視,如發現榮民袍澤家境清寒,生活困難,許主任委員立即要求當地榮服處協助解決並限期回報處理情形,在探望中經常發現部分榮民僅靠微薄的退休俸生活;老夫少妻而妻子卻有殘疾等問題。記得有1位榮民非常窮,住屋狹小,全家吃住都待在同1個房間;另有一對夫妻所生的3個兒子全都罹患軟骨症,其中1位16歲即已過世…等,林林總總的問題,讓人見之,倍感哀傷,每每回到臺北還不能自已。因此張先生時時警
惕自己,要更用心為榮民爭取更完善的福祉。這些發現的問題,無論是就學、就業、就醫、就養各方面,由於許主任委員的重視與支持,均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 協助推動榮民懇談會 瞭解榮民心聲 張先生除了陪同許主任委員走訪榮民外,更重要的是協助推動在各地區榮服處舉辦的榮民懇談會,透過雙向溝通,讓榮民的心聲或情緒有抒發與渲洩的管道,也讓輔導會的政策,無論在就學、就業、就醫、就養甚至是獎學金補助各方面,得以清楚、完整的說明,讓原本不瞭解的榮民們都能豁然開朗,進而肯定並支持本會各項施政作為。雖有部分榮民會提出無理要求,但絕大多數的榮民都是耿直憨厚、深值同情與協助。懇談會實施以來,對於榮民心聲的暸解及輔導會工
作的推動均有助益,成效顯著,故時至今日仍持續辦理中。 開闢榮光周刊薪傳專欄 宣揚榮民精神 在榮民文化宣揚方面,張先生特別參與了「榮光周刊」的發行。榮光周刊主要目的是宣導國家政令,特別針對與榮民有關的政策做全面性的報導以及好人好事的表揚。榮光周刊的出版,不只增加了榮民對輔導會的向心,更增添榮民許多責任感。尤其主任委員指示開闢榮光周刊「薪傳專欄」,向榮民第二代徵稿,延續榮民精神的傳承,其用意良深,讓張先生由衷敬佩。 期許政府賡續照顧榮民 軍人出身、同時也曾負責國軍後備軍人教育工作的張先生,因過去長期與現役或退役軍人的接觸 ,對於軍人的愛國情操及忠貞志節多所體會。 他語重心長地
說:「今日的榮民就是昔日保國衛民的戰士,理應受到國人的禮遇,然而,時至今日,榮民袍澤卻未得到應有的尊重」,面對一群群誠摰忠貞的榮民,張先生時常想著:這些老兵大部分是在民國38年隨政府來臺,奉獻一生最精華的歲月,執干戈以衛臺灣,其中為國捐軀者亦不在少數!如今,50餘年過去了,當初在戰火中倖存的榮民袍澤均近七、八十歲,他們分散在社會各個角落,有的少小離家,終身未娶,孤苦無依;有些人食指浩繁,卻僅靠微薄的就養給與糊口,生活非常困苦,因而張先生深切期望政府對這些昔日的沙場戰士們多所照顧,讓他們得以在有尊嚴的情況下安享天年,並希望在臺灣這個美麗的寶島上,不再有族群意識,大家既同為中華民國的國民,應和平共
處、團結一致,共同為我們的生活創造富裕安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