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尤振海伯伯祖籍北平(現在北京市),惟民初軍閥混戰,家人為躲避戰亂,舉家輾轉南遷,而於民國 24 年的農曆 6 月 5 日出生於南京市,但隨著日軍侵華七七事變起,抗戰軍興,為了遠離兵燹避禍,全家遂由南京向湖南、貴州及重慶漫長而艱辛的逃難,途中也導致二哥及小妹先後罹病亡故,13 歲的大哥為了生存而提早入伍從軍,其到了重慶才開始啟蒙教育,並於民國 39 年 4 月以未滿15 歲之齡正式加入國軍,參加保家衛國行列。
適逢國共內戰時局逆轉,尤伯跟隨部隊轉進台灣,服務於新竹南寮陸軍大學印刷所,尤伯當年以二等兵軍階進入排字房當學徒,18歲時看見大學生組成的三二九青年反共救國團在台北大直植木,有感年齡相近的自己應該找回身為年輕人的熱情,為夢想奮鬥!他回想起國小授課老師的勉勵語「再加努力,前途無量」,這讓尤伯在從軍期間決定重拾課本,持續自學,他在部隊印刷廠排字架上
藏著一本「開明英文讀本」英文書,作為自修的課本,每日運用公餘時間苦讀複習。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一日上級長官巡察時,發現此英文書便詢問「地理」的英文單字怎麼念,尤伯立刻回答:「GEOGRAPHY」,長官對這個小兵的學習態度相當認可,遂提供學習途徑,而這份肯定也開啟了尤伯每日挑燈夜戰的學習生活,為日後隨營補習考取初中學歷奠定基礎,孜孜不倦的他,更是憑藉過人的毅力,不負眾望地完成高工土木科與台北工專電機科的學習成就。
民國 60 年,尤伯以准尉身分退伍,年輕氣盛的他,在填寫退伍申請時,未選擇終身俸、輔導就業、待退軍官等優厚退伍方式,而是選擇帶著妻小「自謀生活」。惟身不逢時,當時台灣面臨退出聯合國及能源危機等重大事件,導致尤伯原本任職的建築業生意慘淡,難以維持生活;為使妻小能過得安穩,尤伯毅然決然地報名輔導會榮工處參與政府十大建設工作人員招募,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通過測試成功錄取,在職期間參與北迴鐵路、北工處翡翠水庫等各項建設工程,為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做出實質的貢獻,復因
能力出眾,尤伯被派遣至沙烏地阿拉伯海外工區支援,完成工作任務後返回台灣,在環工處工作直至退休。
尤伯原本規劃退休後與愛妻一同出遊、享受晚年,不料退休不久,愛妻因腦溢血而突然死亡,直至現今尤伯仍對愛妻躺在病床的最後一幕印象深刻,感嘆雖然生死是人必經之路,但配偶的離開讓他措手不及,其話語間滿是對妻子的思念。在愛妻過世後,尤伯獨自生活,閒暇之餘參加北美館開課的美術班,從基礎素描、石膏像,到進階的水彩與油畫,尤伯在藝術的世界中,找到了另一種精神寄託,他笑著稱「馬無夜草不肥」,「夜草」代表著不斷努力的練習,而自己除了在美術班的上課時間外,回到家也會不斷地練習,透過數月的夜草滋養,尤伯逐漸掌握各種繪畫技巧,並獲得老師讚揚,而這場與藝術的美好邂逅更是持續至今,成為尤伯的休閒活動,豐富他的日常生活。尤伯
平時有閱讀書報的習慣,某日看到榮光雙周刊介紹榮家,對於中彰榮家的環境甚感喜歡,加上自覺年邁不願打擾子女生活,遂與家屬討論後,於 111 年 11 月 28 日入住中彰榮家。尤伯在榮家生活適應良好,結交許多朋友,對於植栽有興趣的他,在榮家安排下,於防疫花園開拓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裡面種植各種蔬果與花卉,尤伯常與其他長輩分享農產成果,為中彰榮家的田園一隅增添歡樂,他也為這般頤養時光寫作一首詩,作為在中彰榮家生活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