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王蒲美蓬殿下勤政愛民,為改變泰北山區居民生活,特成立泰王北部山地農業計劃係鑒於我國橫貫公路山地農業資源開發成功之實例,特商請我國給予支援,本會受命辦理,乃於民國59年(1970年)間選派專家實地勘察,闢建示範農場,提供各類果苗、蔬菜種子及有關器材,並指示栽植。民國62年(1973年)7月,正式奉命執行每期四年之協助泰王北部山地農業計劃,實施至今已屆五期20年,每年均選派果樹、蔬菜及林業優秀技術人員常駐泰北地區,先後設置安康農場、磅達種苗繁殖中心及茵他暖等30餘個工作站與265處示範村,除實地指導當地居民改進果樹、蔬菜、森林等栽培技術外,另每年接受泰方農技人員食15至20人來華接受短期訪問或觀
摩演習,同時,為推廣成果,自民國75年(1986年)起,每年冬季由我方加派果樹工作人員三人前往巡迴指導果樹修剪、嫁接技術,暨選派果樹產期調節與柿餅加工等專家,配合農時短期指導實施,由於工作人員勤奮努力積極輔導推廣之結果,使原為人煙罕跡、荒蕪的泰北山區果菜生產事業欣欣向榮。 本計劃先後由我國選送梨、桃、梅、柿、李、蘋果等果苗約二萬五千餘株,在泰北試種成功,並以大量繁殖果苗,推廣山區居民種植,果樹現多以生產,收穫頗豐。民國70年(1981年)又選送蔬菜十餘種類共三十個品種。從事試種亦甚成功,其中草莓與香菇最具發展潛力,現已大量繁殖,種植面積廣達84公頃。在造林計劃方面,先後自台灣引進十個樹種
,培育樹苗十七萬餘株,示範造林29公頃,極具成效,尤已泡桐之生長最為優異,頗受泰王之重視與讚賞,特在皇宮種植,親自觀察其成長。民國74年(1985年)又增加竹林計劃暨農村發展計劃。本計劃除推廣果樹、蔬菜等高經濟作物外,並積極推行鄉村居民教育,加強社區發展與改善環境衛生,以及建立了完善的農作物產銷體系,使產、製、銷一元化,成功地提高技術層次及居民收益。為增進中泰兩國傳統友誼,於民國66年(1977年)曾在清邁泰王行宮附近之大浦農場內興建中國式八角亭一座,命名為「御覽亭」,獻贈泰王,作為中泰農技合作之永久性紀念。又於民國69年(1980年)在安康農場內新建招待所一棟,命名為「德鄰賓館」供來訪貴賓休
息集會之所。由於本計劃績效卓著,不僅增進中泰雙方實質友誼,且以高經濟作物取代罌粟,肅清煙毒之成效,普獲國會之重視與肯定。 欣見「泰王山地計劃」今日之成就,當記往昔創業之艱辛,本計劃能順利成功,端賴我國外交部之策劃,沈前大使昌煥、馬前大使紀壯、沈前代表克勤、及劉代表英之協助指導,大力支持,以及本會技術人員發揮苦幹實幹之傳統精神,勤奮以赴,並蒙泰王殿下之睿智,畢沙迪親王之卓越領導,巴汶教授之精密策劃與卡塞卅農業大有關人員之鼎力協助,使克有成。茲值本計劃執行屆滿二十年,僅就所見所感略述如上,藉示慶賀,並祝中泰邦誼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