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四海一家
四海一家
城邦共榮,援外經建無國界
海外聯誼

民國68年中美斷交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進入黑暗期,與世界各國之關係有了改變,在「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口號下,「務實外交」之提倡使得退輔會也擔負起外交責任,積極配合發揮國家整體外交功能,交換輔導服務工作經驗,近50年來始終與世界各友好國家退伍軍人組織保持密切聯繫,經過數年的努力,退輔會與美國,比利時,法國,荷蘭,南非,澳洲,紐西蘭, 瑞典和丹麥等9國10個退伍軍人組織結盟為兄弟會。各退伍軍人組織間相互訪問,就服務退伍軍人事務上交換意見,發展實質外交。此外,也與全球74個國家的95個退伍軍人組織建立情誼,互有聯繫。被邀請訪問中華民國的退伍軍人領袖超過8000人次

四海一家

城邦共榮,援外經建無國界
:::
:::

急公好義 華僑張其勇整建國軍公墓

作者:蔡文祥轉載自中央社
1956年,年僅20 歲的廣東梅縣青年張其勇,只身前往投靠在印度加爾克漢德省(Jharkhand)蘭齊市(Ranchi)做生意的叔父。 叔父告知,在蘭齊市附近的蘭伽(Ramgarh),有一片無人管理的荒塚,埋葬近千名中國抗日遠征軍將士的遺骨。 有感於自己也是流落異鄉,身世飄零,張其勇於印度事業有成後,發願要為這批埋骨異域的國軍忠烈重修墳塋。 由於旅印華僑財力有限,張其勇與中華民國政府僑務委員會及時任立法委員的陶鎔聯絡,表達欲重修國軍墳塋的想法,獲中華民國政府同意,撥款400多萬盧比(當時相當於新台幣18萬元)支應。 重修國軍公墓的工程自1981年動工,1982年完成,定名為「印度蘭伽中
國抗日遠征軍烈士公墓」,後改名為「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公墓門額上的大字,均由何應欽將軍書寫。 1983年,中華民國政府派遣中國遠征軍團長李定一、王樵、邱中岳、楊世發將軍,僑委會第四處處長龐書謙等人前往主持公墓完工儀式。 張其勇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回憶說,遠征軍團長李定一前來主持公墓完工儀式時,一到墓園,便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他說,重修駐印國軍公墓工程浩繁,大事小事均由他一人張羅。重修國軍公墓的一年當中,他幾乎天天在墓地監工。 為國軍重修公墓完全是無償的工作,每天還要花費自己的時間及車馬費來回墓地,當時正經營中餐館的張其勇很不得妻子的諒解,但張其勇不改初衷,終使工作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