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四海一家
四海一家
城邦共榮,援外經建無國界
海外聯誼

民國68年中美斷交後,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進入黑暗期,與世界各國之關係有了改變,在「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口號下,「務實外交」之提倡使得退輔會也擔負起外交責任,積極配合發揮國家整體外交功能,交換輔導服務工作經驗,近50年來始終與世界各友好國家退伍軍人組織保持密切聯繫,經過數年的努力,退輔會與美國,比利時,法國,荷蘭,南非,澳洲,紐西蘭, 瑞典和丹麥等9國10個退伍軍人組織結盟為兄弟會。各退伍軍人組織間相互訪問,就服務退伍軍人事務上交換意見,發展實質外交。此外,也與全球74個國家的95個退伍軍人組織建立情誼,互有聯繫。被邀請訪問中華民國的退伍軍人領袖超過8000人次

四海一家

城邦共榮,援外經建無國界
:::
:::

臺北美軍招待所

作者:維基百科
臺北美軍招待所主要是指1965年-1972年越戰期間,為了應付數十萬越南美軍渡假事宜,美軍顧問團設置於臺北市中山北路民族西路附近,廣達數公頃的美軍招待所,該招待所一般又稱美軍俱樂部。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決定重新資助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而美軍顧問團正是美國軍事援助的一部份。該美軍顧問團的正式名稱為「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 1965年3月,美軍在越南峴港登陸,把越南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美國政府為了數十萬美軍的渡假事宜,除了在越南南部各地興建多數美軍招待所外,也於越南境外興蓋同類型功能的招待
所。因此,美軍顧問團亦於該年分別於臺北,臺中,屏東等各地興建美軍招待所,作為駐越南美軍的渡假場所。 包含臺北美軍招待所,美國顧問團共在台灣設立數處美軍招待所,來因應越戰的美國官兵渡假事項。較著名的還有墾丁美軍招待所,清泉崗美軍招待所等等。這些招待所於營運時期,是越戰時期在越美軍最喜歡的渡假場所之一。其受歡迎原因不外乎台灣物價低廉,治安良好,人民對美軍十分友善等。因此據統計50萬越戰官兵中,有超過21萬人曾來過台灣,數年間的直接消費金額高達5,280萬美元。 1968年5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在巴黎開始舉行會談。美國開始漸次從越南撤退。1972年4月12日,美國宣佈美國官兵停止來台渡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