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4月底,日本軍隊佔領緬甸,並且切斷了盟軍向中國運送物資的滇緬公路,所有運送到中國的物資都要從印度北部空運,越過喜馬拉雅山再進入中國內陸,這就是當時稱做的“駝峰空運”。1942年12月16日,美國和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開始聯合修建一條戰略公路,公路以印度northeast 部利多為起點,通過緬甸再進入雲南,最後接到昆明的一條公路。 *修路非常艱苦* 這條公路必須穿越崎嶇不平、叢林覆蓋的山脈和沼澤的峽谷,修建過程非常艱苦。經過兩國軍民不懈的努力與合作,終於在1945年1月下旬完成了印度利多與“老滇緬公路”的連接。 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處參贊裴孝賢2月2日在有關利多公路建造的座談會上
指出,在1945年1月28日正式通車之後,美中兩國的運輸隊就開始從這條長達1079英里的公路向中國運送大量的抗日物資和其他方面的援助。裴孝賢還指出,在1945年2月4號,第一個由100輛車組成的運輸大隊終於從印度利多到達了昆明,受裴孝賢說:“那天離1945年的春節還有9天,所以,我能想像來自印度的運輸車隊的到達,就好像是給中國和昆明的一份春節禮物。”到了中國的盛大歡迎。 *1133名美國人喪生修路工程* 裴孝賢還表示,在建造公路期間,除了要克服地形和氣候的困難之外,還要面對日軍的攻擊和蟲害、瘧疾、傷寒等疾病的侵襲。美中工程人員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來完成這條公路。裴孝賢說:“這條公路全長1079
英里,我們修路犧牲了1133名美國人,所以人們說,這條路每一英里,就失去一條生命。” 出席座談會的美國駐華大使館陸軍武官米方林上校指出,修建利多公路是美國陸軍工程兵在戰爭中最艱苦的一項任務。米方林說:“我現在唯一可以想到的,近年來可以和修建利多公路艱難程度相比較的,就是越境進入科索沃的緞帶橋了。” *蔣介石建議更名史迪威公路* 美國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處參贊裴孝賢還提到,這條利多公路,後來根據當時的中國領袖蔣介石的建議,把它命名為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將軍在二戰期間是中緬印戰區的美軍司令官。 至於這條公路對中國和盟軍的抗日戰爭到底有多大影響,美國大使館武官米方林上校認為,這條公路完成之後
,確實給中國提供了援助物資,並且緩解了中國的困境。米方林說:“我相信戰爭的結果不會因為沒有開通這條公路而有所改變。但是戰爭的長度就可能會改變,當然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也可能會改變。” 現在歐洲已經陸續開始紀念二戰結束60週年的活動,比如1月27日在波蘭舉行的奧斯威辛納粹集中營解放60週年紀念。在中國,除了紀念在1937年12月發生的日軍“南京大屠殺”之外,現在有三個關於紀念抗日戰爭的日子,它們分別是:“七七事變”,“九一八紀念日”和“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